谢西京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在当前,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已经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目标,相应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调整时,所采取的教学策略都要能围绕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进行设置。对于高中物理而言,实验是其重要的学科构成,而实验教学的开展也需要能贯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故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能对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并以其为根据,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实验能力;教学研究
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习科目,其也是高考的重点考察科目之一,学生能否取得优异的物理成绩,就直接影响到其升学未来。在当前,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新高考明确提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察要求,这意味着高考今后的命题方向也将会逐渐向学生的核心素养靠拢。相应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将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重视起来。
一、联系学生发展,达成小组划分
在高中阶段,学生能力发展程度有限,其很难完全独立的完成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究,为此高中阶段的实验大多都是由学生小组去完成的。而学生小组作为学生进行实验的单位,教师能否进行学生实验小组的有效构建,也会对学生实验探究的进行与学生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常常会选择学生自由分组或者按学生座位分组的原则进行小组设置,这样虽然可以完成小组的划分,但不同小组间学生能力发展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使得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有的小组很快就可以完成探究任务,又有的小组却迟迟无法推进探究,其小组内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就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故为了改变这一点,教师就要能做出研究,尝试着找出更加有效的学生小组划分办法。按学生能力发展分组是一种有效化的小组划分原则,在这一划分原则下,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能力发展将其划分为学生总体能力发展大致相当的小组,让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带动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促进其发展。
例如,在进行“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这一实验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有效化的小组划分。在其中,教师要能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基础测评,测评的依据可以是教师进行的教学提问和学生摸底测试的数据。在完成测评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首先教师要能将能力发展最强的几个学生找出来,并将其安排进各个小组中作为组长,随后,教师就可以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排名,依次将学生放入各个小组之中,实现小组的划分。
二、结合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元素
学生能否在实验探究中得到较大的收获,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主动性相关。相应的,教师在实验设计中,就要能想办法提升实验的趣味性。物理是一门生活化学科,其实验也是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而实验中所包含的生活化元素的凸显可以让学生联想到现实生活,进而激发其实验参与主动性。相应的,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从具体实验的构建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调整实验教学实际。其中教师可以从生活现象探究入手,设计一些围绕着现实生活的实际实验,使学生感受物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其实验参与主动性。
例如,在进行“超重和失重”相关知识的探究时,教师就可以发动学生进行实际实验,让学生携带一些测量工具去电梯中实地测量数据,通过数据的记录研究达成对超重与失重内容的探究。其中,让学生实际调研的实验形式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物理元素。
三、树立学生主体,构建探究实验
在当前,新课标要求教师开展探究实验教学,这一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而为了实现探究实验教学的开展,教师就需要能明确何为探究实验,再从其与传统实验的区别与联系入手进行研究,构建有效的探究实验。探究实验从学生参与形式上来说属于学生实操实验,而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又与传统教学中教师开展的验证式实验有所不同。验证式实验是在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有了较深的认识之后所开展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对已知内容的验证,是一种复述。而探究式实验是立足于学生探究的实验,是对科学家探究过程的模仿。在这一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将对未知内容进行探究,通过猜想的提出与实验的设计来探究对应的内容。为了达成探究实验的有效构建,教师需要能选择有效的实验课题,并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平抛运动”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围绕着平抛运动开展探究实验。在其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影响平抛运动轨迹的因素有哪些?”而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针对该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猜想并设计相对应的实验。通过此过程,学生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较高的价值,相应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能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具体构成对物理实验的设计进行调整,凸显出学生在实验中的地位,强化其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1):59-60.
[2]周童.浅谈高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方法[J].高考,2018(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