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5期   作者: 谢芬芬
[导读] 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谢芬芬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六中学
        摘要: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教师只教学生数学理论知识,却不关注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那么就很难保证数学教学的效果,很难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取得突破。探究与创新学习是一种以问题探究为导向的学习模型,学生可以在其中深入思考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基于此,本文重点就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将数学教学活动视为思维活动的教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而且还要努力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对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自信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以及可用的知识和经验来设计教学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帮助他们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产品的售价和利润”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开始,首先模拟一个商品商店,然后让教师扮演推销员展示一些产品及其单价,学生则扮演成为买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了解商品的购买价格、售价、利润等。在轻松而有趣的氛围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赚钱?”“每一项商品的购买价格、售价和利润之比是多少?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产品的购买价格、售价和利润等基本知识。一旦学生了解了产品的购买价格,售价和利润,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提问“以折扣价出售上述产品,以及以折扣价购买产品的顾客有什么真正的好处?”这能够激发学生渴望主动探索的欲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不经意间地思考和提出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学习任务
        使用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首先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任务。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必须分配不同难度的任务,以使其适合具有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此过程中,还必须指出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和学习需求,从而赋予学生独立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而不是生硬刻板地规定学生必须要完成哪些任务。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条件”这部分知识前,教师分析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主要情况,发现学生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分配给学生的任务是要求他们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证明方式。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确定了任务的难度,即研究一种、两种、三种或四种证明方法。在课上布置完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将允许学生独立选择作业,并且在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时将获得不同的分数。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评价或者补充指正。
        三、通过“一题多解”训练鼓励学生创新
        “一题多解”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解决问题方式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学生创新和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在单个问题和多种解决方案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使学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解题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并用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学生提问。学生完成答案后,教师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解答方法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例如,在“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出这两个数”这道题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两种解答方式。

方法一:设较小的奇数为x,另外一个就是x+2x(x+2)=323解方程得:x1=17,x2=-19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方法二:设较大的奇数x,则较小的奇数为323/x则有:x-323/x=2解方程得:xl=19,x2=-17同样可以得出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提供其他解题方法。
        四、以点拨启发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学习数学普遍采用的是“题海战术”,这主要是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数学具有科学性,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质疑、验证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数学教学不应是培养做题机器,而是培养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核心素养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科学合理的锻炼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思维发展。例如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的“鸡兔同笼”问题,随着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知道运用列方程式的方法解决更简单,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是在不断发展的。再如学习“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相关知识时,笔者先在四边形中连接一条对角线,划分出两个三角形,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探究四边形内角和,并提问:“对角线的连接有什么作用?”接着出示五边形、六边形,要求学生计算内角和,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而后笔者对不同的多边形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并进行验证。通过公式的猜想、归纳、推断一系列过程,学生得出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探究,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能力也获得了提高。
        五、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授课效率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普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为了初中课堂中的常客,数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教学工具,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授课效率。举例而言,在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抄写例题常常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导致了师生交流互动时间的压缩,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将例题以及定义、定理这种基础性质的知识放在PPT课件中,这样课上的时候就能留出更多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除此之外,初中数学课程中有许多知识需要作图讲解,教师利用粉笔作图既费时精确度又不高,利用多媒体课件作图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函数解析式y=ax2+bx+c中系数变化对于函数图像的影响,教师可以提前多次取点,做出多个函数图像,在这种直观的对比下,学生的记忆会更加牢固、理解会更加深刻。多媒体教学设备除了能够便捷的呈现出教学内容,还可以发挥其制图、声频、视频等功能,为学生营造出立体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夯实数学知识的基础,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面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一名一线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要严格落实各项教育改革政策,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及分层教学模式等新兴教学手段,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学校安排,更是为了学生能够获取更加优质的听课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实现能力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李兰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9,(10):202-203.
        [2]查帅飞.浅谈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9):143.
        [3]张健.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外交流,2016,(28):238-2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