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莲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好生小学 256219
摘要: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故而小学班级管理实践工作的确是意义重大。但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比较随性、顽皮和不自制的,作为小学的班主任,需要在日常班级管理实践当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来提升班主任的有效管理,带领学生快乐地成长,积极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本文将针对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小学班级管理中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展开阐述。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探究
学生在班级中扮演着小主人翁的角色,每位学生都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而班主任在小学班级中扮演着领路人和“大管家”的角色。所以,班主任需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管理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懂得自律、懂得表达自制、懂得负责、懂得相互帮助。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持班级正常开展学习的过程,能促使学生快速成长。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沟通的问题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想要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举措。众所周知,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向来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的,就目前来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班主任缺乏合适的沟通方法
从当前的形式来看,在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比较单一,理论说教学生是最常用的方式,尽管学生知道班主任所讲的道理是正确的,但是依旧不听班主任讲的大道理来约束自己,而班主任明知道单纯的说教没有多大的效果,但依然采用单纯的说教教育学生,不但不能教育学生,还影响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事实上,这是典型的缺乏合适的沟通方法导致的,只有当班主任掌握了有效的沟通方法,才可以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二)班主任缺乏科学的管理技巧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实践中,班级管理技巧的巧妙运用,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十分有利。但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孩子小、自制力差、自我管理能力有限等因素,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而部分班主任并未掌握科学的班级管理技巧,而是站在管理者的高度看待学生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班级管理事倍功半,甚至使得局面变得更加棘手。
(三)班主任缺乏正确的管理态度
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的管理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一些局限,直接导致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听从班主任的指挥,甚至会跟老师对着干,使得班级管理变得更加复杂。首先是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从自身的喜恶来看待学生,导致不公平的结果,例如老师会更加倾向于学习能力比较强、认真听话的孩子,这样做虽然在情理之中,但是对其他孩子来讲的确是不公平的;其次是班主任对学生采取的是“一视同仁”的班级管理方法,而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或其它客观因素,并不认同班主任的管理,甚至摆出“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这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的。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
(一)坚持班级管理从学生出发
班级管理需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去做好足够的思量,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既能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老师的殷切关怀,才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老师的管理。
小学时代,孩子们在家都被当成宝贝来宠,所以在班级里也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有类似的家庭经历。教师需要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环境,与学生进行亲密无间的交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与关心。当学生在老师这儿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时,就很容易听从老师的管理与安排。但是,部分老师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只是一厢情愿的为学生干巴巴地讲解纪律、安全注意事项、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却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此时的学生更容易倾向于与老师对着干,形成:“你不理解我,我也不想搭理你”的状态,严重影响到教师的班级管理效果。还有部分老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总是持有着三心二意的态度,容易让学生错觉成老师不重视自己,这也是导致学生不配合老师的管理一个方面。由此可见,老师在与同学生进行交流时,需要十分专注的态度,同时需要更多地理解学生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只有当学生能够获得老师理解,感受到来自老师的重视,才有利于教师后续的班级管理工作。
(二)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中最具有权威的教师,手上把持的不仅仅是管理学生的权利,更是所有学生的榜样。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甚至会刻在学生自己性格形成过程当中。班主任一旦有失当之处,若是不能及时地承认或妥当的处理,都可能成为阻碍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阻碍。例如,部分班主任正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约束,导致自己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丧失了威信,结果导致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待不讲卫生,乱扔垃圾等不良现象,需要及时作出科学的处理,对于每一位学生的行为,班主任一方面要进行公平的处理,另一方面更需要做好学生的榜样。
(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想要很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就少不了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教师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最大障碍,在很大程度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导致学生虽然听到了班主任的管理指令,但是并没有积极地执行指令。这往往是因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学生没有从内心认识到指令的内涵与意义。由此可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确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充分理解,对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有着更加积极的意义。
(四)强化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孩子也是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贴点,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自然要做到了解每一个孩子,比如有些孩子在校园里十分乖巧听话,有些孩子在班级里容易害羞腼腆,还有些在班级里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这些表现虽然是学生的,但是与其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学生的性格形成原因,这对教师理解深入了解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当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家庭原因之后,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会顺利很多,便于教师进行后续的班级管理。
3 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虽然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但是也并非是没有解决办法的。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积极进行班级管理反思,就能够发现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班主任能够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强的革新,就可以让班级管理的问题迎刃而解。当然,班级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且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班集体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便是同一类型的问题,班主任老师的解决办法都能是不同的。班主任老师需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有效开展班级管理,陪伴学生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秋琴.做智慧型的管理者——小学班主任班级教学管理艺术初探[J].小学时代(教师),2012(09):10.
[2]白玛多吉.用心沟通,构建和谐班级——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J].新课程(下),2013(04):174.
[3]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 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013(2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