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6期   作者:任玉兴
[导读] 当今时代可以称之为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包罗万象
        任玉兴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李家营中心小学   河北邢台055550


        摘要:当今时代可以称之为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包罗万象,发展有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等诸多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注重求简、求趣、求新,注重做好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以在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的同时,保证教学的趣味性、高效性和与传统教学的继承性。
        关键词:小学 数学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是新课程对现代教学提出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变革原有的教材展现方式、教学形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而且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坡度,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信息技术把实际的生活了进课堂,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兴趣。比如教学《年,月,日》教学中,首先应该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利用课件中的时间小精灵来引出时间的重要性,引发小学生的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突破了教学由于地域、时空等因素的局限,利用课件把相关的影视资料、动画、图像巧妙的加以组合,在教学中播放,有利于学生跳出书本的局限,拓宽知识面。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发散学生数学思维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于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主要是把数学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在吸引小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在此环境下,本文重点分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以在促进小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多媒体信息量大,模拟性强,能变静为动,模拟思维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如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初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运用“希沃授课助手”拍照、上传并展示学生不同的作品,学生为自己的作品能在屏幕上展示感到极为高兴。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在动态展示、互动展示汇报中,既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相互之间也了解到各自不同的思维方法,从而形成新的经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
3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科普教育
        在当今的时代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与途径日渐增多。

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鉴于此,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特点,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开展科普教育,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与教室空间中接受更多信息。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时。在课堂上,可以请学生尝试一笔画出一些较为复杂的几何图形。接下来,教师可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浏览“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之中“七桥问题”的相关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学会判断几何图形是否能够一笔画成的方法,进而反馈于课堂,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4 利用信息技术讲解重难点知识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老师和家长都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因为小学阶段对于培养数学思维和能力至关重要,所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更加适合的教育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让我们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突破教学重难点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之多角度思考,形成各知识点的联系,从而通过现象抓住本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时,如何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是该部分学习的重难点。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圆切割与拼接成长方形的视频,先将圆分为8等份,拼为长方形,而后是16等份拼接、32等份拼接、64等份拼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将圆等分得越多,其面积就越接近长方形的面积,进而实现学生思维的转化,突破教学重难点。
5 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后巩固
        数学学习中,课后巩固至关重要。因此,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方法,让学生能有效完成数学的课后复习。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能当堂吸收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课下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微视频,为学生课下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复习提供方便。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及时在学习平台或微信群中了解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这样打破了学生在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有助于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我会先要求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利用到分数的场景?比如班级中女生占全体人数有多少?男生呢?在整个学校范围内呢?这时学生很容易发现,利用分数可以更加明确地表示出一个数的总量,以及某特别选项在整个数目中的所占比例,就会使各项信息更加清晰明了。之后学生仍然要接着了解有关分数的性质,同样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案例进行引入,之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复习,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归纳。
        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极为广阔的资源和现代化的演示条件,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便利条件对于教学的巨大价值。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首先扭转心态,学习更多的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之路上披荆斩棘,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与生机。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对信息技术运用得当,学生就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渐将被动学习变为兴趣盎然的主动学习,领略数学的神秘与奇妙,在小学阶段就为将来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栗宏伟.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学本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49-150.
[2]张小英.关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J]新课程·上旬,2016,(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