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全要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内章小学 河北邢台055550
摘要:数学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逐渐呈现出生活化的特点。增加学生实践活动机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其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优化教师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数学实践往往受到现实教学条件的诸多限制,学生没有充足的机会进行实践。因此,教师需要调整自身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其沉浸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实践的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把握交流机会,其思维和沟通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情境教学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载体,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发展实际,选择合适的情境种类,为学生学习更好地服务。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工作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1 提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往往对自己不懂得事物比较好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多向学生提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积极探究数学知识,认真学习数学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便会对学生说:“同学们,假如老师有两个苹果,把这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了两名学生,请问一名学生会得到多少苹果?”学生不假思索的说:“会得到一个苹果。”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笔者便接着对学生说:“假如老师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名学生,请问一名学生会得到多少苹果?”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学生纷纷表示是半个。接着,笔者便说:“假如把一个苹果分给三名学生,每名学生将会获得多少苹果?”这个问题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很多学生都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并表示对问题的答案比较感兴趣。见此情况,笔者便逐渐地引入本节的数学知识,学生则能够认真地听笔者的讲解,更好地了解了分数,明确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 以故事化形式创设问题情境
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小学生的实践动手经验不足,但是模仿能力相对较强,非常喜欢听故事,老师需要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将讲故事与情境创设相结合,积极地将不同的教学内容融入故事营造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轻松的氛围之下进行分析。另外老师还需要以教学内容的合理筛选为切入点,采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保障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和精髓。
其次,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对老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了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能够在第一眼就能够知道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老师还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对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利用不同的数学故事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筛选,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
3 利用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从核心思想培养的角度来说,让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这也是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目标。在具体教学的设计上,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对学生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思路,让学生本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更好地发挥,自主完成整个知识的学习过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能够让他们一生受益的。例如,在对“平均分”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上,我们就可以为学生准备几个乒乓球,让学生思考一下怎样对乒乓球进行平均分配,才能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同样数量的乒乓球。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之后,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尝试,并且利用后续的问题来对于学生的思考与学习的过程进行引导。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探究意识,并且保持一个良好的思维状态,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其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4 结合巧妙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学生探究的主体性往往来自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兴奋,能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思维本身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使他们能够在整个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因为探究欲望的强烈,开动自己的脑筋,发散自己的思维,联合自己以往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将问题真正搞清楚。当然,问题的提出不能单纯地采用抽象的方式,不能只让学生从理解抽象的语言和数字符号进行思考,毕竟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是以直观形象为主。所以,教师还是要创设问题的丰富情境,在问题中帮助学生去产生疑问,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向。丰富的情境教学产生丰富的联想,小学生可以在丰富的联想中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强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整体认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方面继续努力,让问题情境给学生最好的指引。
5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仅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产生深刻地理解和认知的,而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则能使学生从生活角度去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注意搜集各种生活素材以融入到教学中,还原和创设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学生知识思维向应用思维的发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授《比例》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促进学生们的思维发散,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们展开了教学。如,在生活中,我们外出都会使用到地图,而地图上的显示与生活实际存在很多的差异,那么这种差异我们称之为什么呢?根据实际生活的问题,引出教学,让学生们认识到比例的性质。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散。
新时代背景下,只有能够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脱颖而出,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构建不同的情境,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顾银燕.开放的数学: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20(09):20-21.
[2]龚静.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