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培养乐感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6期   作者:王雪
[导读]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王雪
        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   830000
        摘要: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师、社会以及家庭都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使得美术、体育、音乐等艺术或运动类学科逐渐出现于大众的视野中,使得这些学科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所以他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内心的想法。音乐是另一种表达语言的形式和手段,他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传递内心的情感。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将音乐知识教授给学生,并且以这些知识为基础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力,以此促进其全面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培养乐感
        引言:所谓“音乐”,属于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声音,传播形式是对声音的组织。音乐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高低、强弱以及音色等内容。目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音乐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是引导小学生享受生活,宣泄内心情绪主要手段。所以,作为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向小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为其创造相关的教学情境,让他们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感受生活中的音乐美,最终培养他们的乐感。
        一、乐感的基本概念
        所谓“乐感”,是个体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它是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要素[1]。因为,只有学生自身富有灵敏和丰富的乐感,才会使他们在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时,可以产生心灵上和情感上的共鸣。与之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足够的音乐感知能力,那么他们耳闻仙乐却也无动于衷,这就是缺乏乐感的主要表现。“乐感”是人类七大智能感应和情感中的一种,它的主要内容是高音感、低音感、节奏感旋律感等等。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学习并赏析音乐需要的就是某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准确地感知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二、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乐感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用心聆听,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音乐最重要的媒介形式就是对声音的组织。人们可以通过对声音的高低、强弱、时长以及音色等内容,判断音乐的形式和情感[2]。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级尚小,社会经验匮乏,他们能难用语言描述内心的情感,音乐是另一种阐述思想的方式。所谓“聆听”,是指集中精力和注意力,认真地听其他人的言论或欣赏音乐等等。仔细或用心聆听一般应用于教学、报告、演讲、朗读、唱歌等与人们的有关的事物上,也可用来形容自然界存在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等,聆听可以让人们更准确地感受相关内容。

并且,“乐感”也可以称之为音乐感知力,它要求人们在聆听中感受音乐,在欣赏中发现音乐独特的美。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仔细聆听音乐作品,并且用心体会其中的“美”,感受音乐的艺术形式,聆听属于一种听觉上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立体的感知音乐作品,激发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为例,在进行《音乐中的故事》章节中“欣赏 草原放牧”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草原牧歌》,让学生们对蒙古族的“短调”、“长调”体裁有所了解,并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其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草原牧歌》曲目的创作背景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讲述的是蒙古族少女龙梅与玉荣为了保卫集体财产而不怕牺牲的英雄故事,这首协奏曲是以同名电影和一首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作为音乐素材而创作的。对此,教师应该将这个小故事细致的讲述给学生,随后让他们用心聆听乐曲,并找出其中描述该故事的语句,以此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并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二)引用动作绘画教学,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大多数都是阐述日常生活或者讲述生活常识的音乐作品[3]。所以,由此产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对音乐曲目的学习、演唱和欣赏,从而使小学生产生心灵和情感上共鸣的过程,只有他们形成一定的音乐感知力,才可以更轻松、更准确地分析音乐曲目背后的故事,了解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美,以此提升其学习兴趣的质量,促进其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音乐作品的学习。所谓“动作绘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动作教学以及绘画教学。其中的“动作教学”,是指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恰当的音乐律动,让他们在演唱、演奏以及舞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绘画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解一些画面感较强的音乐曲目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创作,将自己内心构建的音乐画面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视觉、知觉以及听觉上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以此促进他们音乐能力和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此满足学生日益变化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他们进行音乐感知力的培养,切实做到引导学生用心聆听,并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等等,以此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乐感。
        参考文献
[1]邓美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

[2]孙丽丽.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

[3]关艳明.乐感演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音乐,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