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宝玲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中心小学 529080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句简单的名言,就寓出了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在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也不容忽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学生的个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兴趣、爱好、生活背景等不同,故对一篇课文认识的角度和欣赏的方式不同,对文段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同,或对某个片段的感悟和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也不同。所以阅读教学中应珍视学生的朗读个性,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新教学观念指导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只有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是真正领会“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陶行之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堂上应引导学生相信自己,做好自己,做亮自己。使生生双长,师生共赢,让课堂真正焕发新的生命力。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一点认识。
一、引领学生相信自己,做真实的“我”
俗语说“十个手指有长短”,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必然分不同层次。如果阅读千人一面,
一样的阅读方法,相同的阅读过程,一致的阅读结果,这样显然不适应新课标“以人为本”观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阅读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学生个人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不管基础较好,还是较差的学生,个人的体验是不同的。其实每一篇文章,每一幅图画在不同的学生眼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韵味。但学生会因心理的柔弱,常常会不自觉地丢弃自己真实的感悟而去追随别人的那一套。记得在教《我们成功了》这课时,当读到北京申办奥会成功那一文段时,我引导学生交流如果你在现场心情怎样?说什么?其中一个优生迫不及待没等我点名就冲着说:“如果我在现场我会很激动,会大叫。”接着许多学生也闹哄哄地跟着他说一样的话语,丢弃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追随“权威”同学,这是多么令人可泣的事啊!我沉了一下气跟孩子们讲起了《画鸡蛋》这个故事,借故事中没有两个鸡蛋是完全相同的哲理来教育学生。接着我说相信你在现场也有别的感受;一定有别的话要说的。
这是,许多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真实的体会,真实的话语:“我很兴奋、我会激动得哭了。”“我会和朋友拥抱在一起叫。”“我会说谢谢老天爷。”“……”。孩子就是这样,喜欢崇拜班里的“权威”,如果老师不及时引导学生走出这“圈子”,许多学生就不敢相信自己,不敢说自己的体会、不敢读出自己的感受。只有引导学生相信自己,做真实的“我”,才能教出真实的人。
二、引领学生多向互动,完善自己
阅读过程不仅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是生生互动的多向过程。读出自己的感受,读
出自己的理解,正式个性化阅读教学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可预测的生成情况,故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别人,欣赏别人,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学会发现别人的亮点。同时,也反思自己的不足,是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做真实的自己。我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让几个学生读相同的文段,各人读出来的感受都不同。这在个性阅读中本来是一件可喜之事,但个别学生为了与众不同,而表现出脱离文本,脱离自我,从而闹出误读、误感的情况。这时,老师应作一点引导,引导学生评价赏析,找准自我个性的支点,才能使学生步走向另一个“黑圈”。如在教《假如》这首诗文时,我请了三位同学读第一节,一个同学在读最后一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时声音放轻了些,语速也放慢了一点。另一个同学读到这里把“缩着”和“轻轻”读重了一点,第三个同学读到这里,却放开嗓门大声喊读。当我让他们分别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时,前两位同学都能说出自己这样读的真实感受。第一位同学说:我觉得在冬天里,小树没有衣服穿,冻得连说话声音都小了,所欲我轻轻地读这句。第二位同学说:我把“缩着”和“轻轻”读重点是因为我觉得小树很可怜,想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一起来关心小树。第三位同学却说:我不想跟他们一样,所以我这样读。同学们听了发出一阵哄笑。从这让我意识到个别学生为了表现自我,而走进了误区。我马上引导同学们讨论如何提高自己朗读水平这个问题。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不能乱读,要有自己的感受;有的说:向读得好的同学学习;有的说:和同学交流,不断改进自己读得不好的地方……因势利导,我要求学生欣赏点评同学的朗读时,既赞其优点,又指出不足。并鼓励学生在评价欣赏别人的同时,反思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我相信,只要在个性化阅读中常常引导学生相信自己,读出个人感受,悟出自己真实的理解,同时多进行生生互动的评价赏析,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共长,不断完善自我,学得更活,学得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