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双双
威海市北竹岛小学 山东 威海 264200
本节课学习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由于这一节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并且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对于刚刚接触编程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前学生熟悉了Scraino的基本界面,熟悉了基本操作。本节课就是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流程图理清编程思路,理解循环结构,会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编写最简单的脚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计算思维得到发展,产生对编程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编程打下基础。
完成此课程后,学生能够:
1.理解变量的定义,能够在scraino中新建和使用变量。
2.能够读懂简单的流程图,并借助流程图进行编程,解决简单的问题,创新思维和计算思维得到发展。
3.理解三种循环结构积木的特点和作用,在编程过程中能够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搭建最简单的脚本。
4.能够初步理解“减法运算”和“计时器”积木之间的关系。
重点:
1.理解变量的定义,能够在scraino中新建和使用变量。
2.能够读懂简单的流程图,并借助流程图进行编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搭建最简单的脚本。
4.运算模块的简单应用。
难点:
1.理解三种循环结构积木的特点和作用,在编程过程中能够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搭建最简单的脚本。
2.运算模块的简单应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2020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师:挑战面前,我们没有退缩,我们国人众志成城,共抗疫情。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抢救生命,社区人员给我们配送口罩,蔬菜,消毒液等必需品,做好后勤保障。(课件展示图片)
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的同学想到给机器人编写程序,让机器人自动发放口罩。
师:那么机器人每天的任务是什么呢?
(课件展示机器人任务:每天机器人准备1000个,每家领取4个口罩,1000个口罩全部领取,机器人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导入新课,更有亲和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求知欲。
(二)感知体验,探究新知
1.会读流程图,初步感知循环结构
出示机器人发放口罩的流程图
学生活动:根据流程图说清楚机器人是怎么工作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说清楚,流程图中“否”这个箭头所表示的意思,初步感知循环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流程图说机器人发放口罩的工作流程,熟悉和理解流程图,尤其是理解流程图中“否”这个箭头所表示的意思,初步感知了循环结构,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2.会做流程图,理清倒计时器编程思路
谈话引导,让学生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前方医护人员制作60秒倒计时器。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在前面拖动完成倒计时器流程图,其他学生在自己电脑上完成。完成后全班展示交流倒计时器流程图。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完成倒计时器的流程图。在交流时候要引导学生理解流程图中“否”这个箭头所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成倒计时器的流程图,理清编程思路,为后面编程做好铺垫;交流时引导学生理解流程图中“否”这个箭头所表示的意思,再次感知循环结构,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一:理解循环结构
出示2个流程图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这2个流程图的相同之处,知道循环结构的定义,找到这2个流程图中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设计意图】从2个具体例子中,理解循环结构的定义,找到循环条件和循环体,为后面总结和归纳循环结构积木的特点与作用做铺垫。
环节二:找循环结构积木,总结特点和作用
学生活动:1.学生在scraino种寻找3种循环结构积木
2.组内和全班交流3种循环结构的作用与特点
教师活动:总结归纳3种循环结构的作用与特点
【设计意图】理解3种循环结构的作用与特点,为后面编写程序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会比较,会思考,会总结的学习习惯。
环节三:根据流程图,寻找积木
学生活动:1.根据流程图,寻找编程需要的积木
2.会建立名为“倒计时器”的变量,并会使用与之相关的积木集合。
教师活动:1.介绍变量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变量
2.演示在scraino中建立变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与“倒计时器”相关的积木。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先制作流程图理清编程思路,再根据流程图寻找编程需要的积木,最后完成程序编写,这是对学生的计算思维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建立变量,并观察思考与之相关积木的功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3.编程程序,制作倒计时器
先出示闯关要求
1.自己独立编写程序。从3个循环结构中选择1个合适的循环结构完成
2.完成后组内交流自己做法,注意交流清楚自己选择哪个循环结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是什么?
温馨提示:如果选择这个循环结构,有困难可以参考学案中“运算模块我会用”
学生活动:
1.选择1个合适的循环结构独立编写程序
2.借助学案,了解运算模块的积木及形状特点,能找到此次编程所需要的积木。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观察运算积木形状的特点,了解运算模块的积木,会使用这一模块的积木。
2.在交流时,引导学生说清楚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理解选择不同的循环结构,会有不同的循环结构和循环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搭建积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编程过程中加深了流程图与程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思考有迹可寻。在实践操作和交流展示中,加深了学生对于循环结构的理解,为后面编程学习打下了基础。
4.拓展提升
尝试利用“减法运算”和“计时器”积木制作倒计时器的方法。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探究利用运算模块的“减法运算”和“计时器”积木制作倒计时器的方法。
2.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将减法运算与将倒计时器设定为......结合使用。
2.引导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编写程序。
3.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计时器进行初始化。
5.回顾整理,畅谈收获
学生活动:回顾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活动:总结这节课知识,同时我们也掌握一种编程的好方法,那就是先用流程图理清编程思路,再借助流程图找到编程需要的积木,最后完成程序编写。
【设计意图】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渗透编程的思维方法,为后续编程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