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常州市荷园实验学校 213012
摘要:小学数学主题情境教学,是在数学教学中依托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创设主题情境,整体设置单元问题情境和设计课时活动过程。教师通过设计“主题情境”,将内在逻辑相关的教学任务巧妙地置于单元“主题情境”的学习活动之中,创设情境,把学生“请”进来;置身情境,让学生“动”起来;情境贯彻 ,让学生思维“活”起来。通过活动体验润泽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操作、思维、情境教学、尝试
一年级的孩子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不习惯,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小学数学主题情境教学,是在数学教学中依托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创设主题情境,整体设置单元问题情境和设计课时活动过程。教师通过设计“主题情境”,将内在逻辑相关的教学任务巧妙地置于单元“主题情境”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实现课程的重构,通过活动教学实现课程目标,通过活动体验润泽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请”进来
数学主题情境教学着眼于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生活与体验发生联系,同时每一次的主题情境教学用一个“大主题”如:数的王国,围绕“数的王国”设计三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教学课时,统整单元学习材料和设计课时教学活动,主题情境的呈现方式能够让教学活动更完整、更紧凑、更精练、更深入、更具操作性,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开发学生多项技能,学生能更好地深入思考、升华认识。
一年级数学单元情境教学的第一次尝试:数的王国。
学生在学习了数一数、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10以内数的分与合、1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学习。“数的王国”分成三个课时:数的王国大闯关(一)、数的王国大闯关(二)、丰收的果园。
第一课时,结合丰收的果园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想去果园里采摘果实,需要一一破解小动物的关卡才能进入果园!本节课设置四道关卡:未知数我来填、算算涂涂、数字迷宫填填看、数数填填,通过闯关活动,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本节课通过挑战自己,争当“口算小能手”,学生热情高涨,个个不甘示弱,通过三轮对决,孩子在准确率和速度上不断挑战自己、挑战同学,各班选拔出多名“口算小明星”,同时也激励了所有孩子在口算方面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下一次挑战做准备。
第三课时,小朋友们跟随小动物们的步伐,一起去采摘智慧果,解决了果园里的一个又一个难题。通过丰收的果园活动,通过观察、整理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本次主题情境课程把学生请进数的王国,加强了学生的实际感知,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丰富学生生活的经验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表达,且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发展思维、爱上数学。
二、置身情境,让学生“动”起来。
主题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围绕某个主题(如:顽皮的积木),设计几个高度关联的活动环节,围绕“顽皮的积木”来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成为教学和学生思维发展的依托,从而层层推进教学向深度与广度发展,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
一年级数学单元情境教学的第二次尝试:顽皮的积木。
“顽皮的积木”分成三个课时:我爱玩积木、好玩的拼、有趣的搭。
第一课时,依托教材创设图形乐园的教学情境,通过搭一搭、分一分、摸一摸、辨一辨、数一数、排一排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活动中,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小组长的领导,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本节课通过摸一摸,让每一个孩子从自己的袋子里摸一摸,分别摸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再请小朋友们扮演这些图形介绍自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滚一滚、堆一堆活动以四人小组形式,在小组长的指挥下,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序的来滚一滚,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三课时,注重通过搭一搭、数一数、说一说实践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孩子们在情境下学习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能力,数学学习也可以非常有趣,并且学生在喜爱的摸一摸、滚一滚等实践活动中能够收获丰富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如合作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创造能力等,充分的动手实践操作,促进思维发展。课堂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认识图形变得有趣、又有收获。
三、情境贯彻 ,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低年级学生更是从形象思维占主体,因此如果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一年级数学单元情境教学的第三次尝试:小小商店。
“小小商店”以购物为主线,分成三个课时:大象文具店、小猴服装店、小小商店。
第一课时,结合生活中的购物经验,学生在大象文具店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面值是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在购物活动中在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进率;在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探究的积极性和合作的主动性;渗透爱护人民币、节俭等思想教育。
第二课时,依旧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学生通过连一连、填一填、换一换等活动;学生在现实的购物情境中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看、摆、拿、想、说、换、比……以及与小组同学交流知道了原来有多种方法拿出同样多的钱。通过活动,一方面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们进一步丰富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
第三课时,通过人民币的认识,在小小商店中孩子们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小小售货员上线,一一将商品标好价格,并进行了分类:文具区、书籍区和玩具区。为了商品更畅销,售货员卖力叫卖,顾客们制定好购物方案,买什么,怎样买。商店里,“卖家”和“顾客”的欢笑声、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尽情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物品,以自己满意的价格收归囊中,买卖双方在讨价还价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积累购物经验,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应用数学问题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购物体验,老师们安排孩子体验“10元可以买些什么?”、“100元可以买些什么?”走进商场、超市、水果店等,利用学习经验,使用人民币,在购物活动中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主题情境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我们一直在路上,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通过三次主题情境的实践应用,我们发现通过主题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主题情境教学让每一个孩子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信心。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断探索和研究,创设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顺利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发展数学思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