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玲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430200
摘 要 据《全唐诗》所辑,白居易以女性为素材的诗有二百一十余首,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其以妇女为题材的女情诗数量颇丰,这种现象值得关注。此篇文章较为详细的分析了白居易女情诗的思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诗人自身原因和社会环境背景两方面探讨了白居易大量创作女情诗的原因,从而窥探出诗人的女性观。总的来说,白居易的女性观是进步的,体现出一个封建社会优秀知识分子对生命的尊重。
关键词 白居易;女情诗;同情;批判;原因
引言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卒于会昌八月,其是中国诗歌史上继杜甫之后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白氏文集》。在他现存的两千八百多首诗歌中,较全面真实的反映了唐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他的同情民生疾苦的“讽喻诗”(《新乐府》、《秦中吟》)和著名的《长恨歌》、《琵琶行》等作品,是至今流传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相比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写下了大量的以妇女为题材的诗歌。据《全唐诗》所辑,白居易以女性为素材的诗有二百一十余首,数量颇丰。这些诗的笔触深入到当时妇女的各个阶层,从农妇、蚕姑,绣妇、伐薪女到被缚的闺秀、难嫁的贫女、子被夺的弃妇,从傲阔的商妇到可怜的歌女、妓女、宫女,写出了她们的爱恨、心酸、迷茫、反抗,真实的反映了中唐妇女在一个不安定社会下的生活状况。目前文坛上,有不少学人对白居易诗歌中的女性题材研究倾注了大量的热情,直接论述白居易的女性平等观、进步的女性观念或白居易女性观的矛盾性,但少有学者从本质上分析白居易的女情诗,而本文将以白居易的女情诗的思想内容为研究本体,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白居易大量创作女情诗的原因,从而对诗人的女性观作出结论。
一、白居易女情诗的思想内容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妇女生活在最底层,“三从四德”,
处境极为悲惨。在政治、经济上毫无地位可言,个人感情生活中也没有任何自由。而封建时代的文人墨客由于中国儒家学派“仁”、“德”等优良文化传统的侵润,在诗歌中有不少关于关于对妇女这个弱势群体命运的关注,如《诗经》中“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思妇的等待与沉痛,《古诗十九首》中“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怨妇的相思与爱怨。白居易做为一个优秀的封建知识分子,继承了中国古代文人关注弱势群体的这个传统,创作了大量的以妇女为素材的诗歌。
(一)对妇女弱势群体悲惨命运的同情
在中国古代,白居易可以说是封建文人中对妇女命运最为关切的一个文人,其所写的妇女诗,涉及各个阶层,能思妇女所思,想妇女所想,抒写妇女长久被压抑的心灵悲歌。他的很多妇女诗都洋溢着悲天悯人的人性关怀,折射出耀眼的人文之光,充满了崇高的生命意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超越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朦胧而进步的女性观念。
白居易的妇女诗大量描绘了中唐动荡不安社会下平民劳动妇女
的悲惨生活。《井底引银瓶》写一个多情少女,为了爱情,离家出走,委身于自己私下爱上的男子,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为礼教和男子的父母所容,最后落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在这首诗中,在主旨方面,作者虽然强调是“止淫奔也”,但在情感上对这个女子投入了十分的同情。
《母别子》一诗,作者抨击了男子喜新厌旧,表现了当时社会妇女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种悲剧,贫贱丈夫在得到高官厚禄之后,另娶新人,迫使前妻与孩子分离,以致母子都受到悲惨的精神折磨。
(二)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的妇女批判
作者的创作,不管其思想如何进步,总不能离开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其自身的社会地位。同样,白居易也是如此,站在其所处的社会阶层上,白居易做为封建统治秩序的维护者,写下了不少有“女祸论”思想的妇女诗,并对违背纲法、伦理的妇女行为做出了批判。
白居易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教育,儒家忠君思想和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在其头脑中根深蒂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其始终坚守的人生信条,受此政治思想和阶级立场的支配,他在诗歌创作理论上,明确肯定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可以说,在白居易身上,儒家“明君贤臣”的政治理想留有深深的烙印,他认为美丽的女子对明君治理朝政有影响,祸国殃民,因此,在其诗歌中,多次对此进行美刺讽喻,《胡旋女》、《古冢狐》、《李夫人》、《和古社》等诗歌明确提出了“鉴嬖祸”、“戒艳色”的主旨,规劝君主和世人戒女色。
二、白居易大量创作女情诗的原因
据全唐诗所辑,白居易以女性为素材的诗歌有二百一十余首,数量在其同时代的诗人中,可谓首屈一指。并且,白居易的妇女诗,深入当时妇女的内心,后世普遍评价,白居易的妇女诗,妇女形象突出,能思妇女所思、想妇女所想,非常具有感染力,颇有为妇女代言的意味。做为一个男权社会的统治者,白居易的这些创作,令人惊异。
白居易生于官宦之家,但其父辈清廉自守,家道贫寒。幼年时代,
又正值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第二次大动乱,兵乱频繁,民不聊生,白居易同其家人连年流离避难,使得其青少年时代异常沉重,留下的是诸如南北“奔食”、“可怜少壮日,适在贫贱时”[ 王拾遗.《白居易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至9页。],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试”[《悲哉行》,《白居易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1页。]的记忆,这给其留下了巨大的物质层面的创伤,物质层面的创伤给白居易的精神世界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一方面,“贤君明臣”的安宁国家成为白居易一生的政治追求,所以其对破坏国家安宁、导致战乱纷争的人事深恶痛绝,让君王消怠政事的尤物自然是其批判对象;另一方面,在连年的流离避难中,白居易做为一个优秀的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饱览民生疾苦,而做为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弱势妇女群体,也必然得到诗人更多的关注,并且,因为诗人亲身耳濡目染当时妇女的这种切身痛苦,所以,白居易的妇女诗能深入妇女其心,写其事,抒其情。
结语
通过分析白居易妇女诗的思想内容和其大量创作妇女诗的原因。本人认为,白居易的女性观是在大的动乱时代背景上添加其个人特殊的人生经历而形成的。一方面,做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白居易的女性观明确限制在阶级、时代之内,如其“女祸论”思想;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天生秉性和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其更能体会到妇女在婚姻及社会生活中的痛苦,因而其更加关注处境悲惨的妇女弱势群体,投注大量同情,并颇有为这些妇女鸣不平的意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性的光辉,充满了崇高的生命意识,具有一种朦胧而进步的女性观念。综合来说,白居易的女性观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统治阶级知识分子是进步的,体现出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对生命的尊重,值得后世传承发扬。
参考文献
[1]白居易.白居易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白居易.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褚斌杰.白居易评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