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清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初级中学 311300
内容摘要: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考前的复习阶段,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普遍现象:老师特别忙,跑来跑去,忙于解答学生的各种疑惑,一节课下来少说也要跑三千步,可以说是精疲力竭,口干舌燥;而学生那边则是举手者此起彼伏,可谓是“高手如云”。因为此时各模块知识都已完成第一轮复习,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模块短板各不相同,原有的上课方式会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而显得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显得辛苦异常。“诊断?互助?提升”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课前知识模块检测、互助小组搭建和小组成员双赢提升三个方面对课题实践研究过程进行阐述。
关键字:诊断 互助 提升 教学策略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前的复习阶段,即初三的第二个学期开学到信息中考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普遍现象:老师特别忙,跑过来跑过去,忙于解答学生的各种疑惑,一节课下来少说也有两三千步,可以说是精疲力竭,口干舌燥;而学生那边则是举手者此起彼伏,可谓是“高手如云”。因为此时,各模块知识都已完成第一轮复习,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模块短板各不相同,原有的上课方式会因为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差异而显得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显得辛苦异常。如何应对这种情况,解决好信息技术学科中考前的最后阶段的复习,成为初三信息技术老师必然面对的挑战。“诊断?互助?提升”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二、课题的实践研究过程
本文从课前模块知识诊断、临时互助小组搭建、小组互助双赢提升三个方面对课题实践研究过程进行阐述。
(一)课前模块知识诊断
1.诊断方式选择
采用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诊断,知识要点和操作技能都统一转化成题目的选项进行设置。具体如下:每节课根据课程难度利用5-7分钟时间,做一个测试,精选10个选择题,内容分配基本上是本节内容和下节内容按7:3的比例。目的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检测和对下节课学生知识水平做一个相应的诊断,本节课的内容测试情况本节课当堂反馈,下节课内容测试情况为下节课上课做准备。
题目形式和数量统一,便于学生形成习惯和教师对时间把控及每个题目赋分。测试方式采用问卷星模式,学生提交或者时间到,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得分和简单的评价及题目解析。小于50分,评语为“加油吧,少年!”;60--70分评语为“还不错哦!”; 80分以下,评语为“棒棒的!”,可选为一级助教;80分以上,评语为“接近完美!”,可选为二级助教。
2.诊断内容选择
题目的选择是诊断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针对本节课重点内容和重要知识技能做重点的分层次测试;针对下节课的知识点要设置的相对简单和有较强的针对性。如VBfor循环复习课时,设置诊断题目如下:
For循环诊断检测
1.循环的三个要素是( )
A 初值 终值 循环体 B 循环变量 循环体 循环终值条件
C For i Next D 初值 终值 步长
2.for循环中步长为( )时可以省略
A 0 B 1 C 2 D -1
3.For…Next循环中,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和步长都是( )类型
A 数值 B 字符 C 布尔 D 字符串
4.如下For…Next循环中,执行的顺序正确的应该是( )
s=0
For i = 1 to 100 Step 2
s = s + i
Next i
第1步:给循环变量赋初值1
第2步:判断循环变量值是否大于100
第3步:执行循环体s = s + i
第4步:改变循环变量值 i = i + 2
A 第1步→第2步→第3步→第4步→第1步→第2步→……
B 第1步→第2步→第3步→第4步→第2步→第3步→……
C 第1步→第2步→第3步→第4步→第3步→第4步→……
D第2步→第3步→第4步→第2步→第3步→……
5.完善程序,使其能求出1+1/2+1/3+1/4+……+1/100( )
Dim i as integer ,s as single
S=0
For i = 1 to 100
Next i
Print s
A i = 1 / i B s = 1 / s C s = s + 1 / i D 1/s= s +1 / i
6.下面程序执行的结果是( )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For i =1 to 5
For j = 1 to i
Print”*”
Next j
Next i
A B C D
7.For…Next循环中,循环次数的计算公式是( )
A (终值-初值)/步长 B (终值-初值)/步长+1
C int((终值-初值)/步长)+1 D (终值-初值)/步长-1
8. .当知道循环次数时用 语句,当不知道循环次数时用 语句( )
A For…next 和 Do… loop B Do… loop和 For…next
C For…next 和For…next D Do… loop和 Do… loop
9. Do …loop 循环语句结构中,程序执行的顺序是( )
Do <循环条件>
循环体语句
Loop
A <循环条件>→循环体语句→<循环条件>→循环体语句→……
B循环体语句→<循环条件>→循环体语句→<循环条件>→……
C <循环条件>→循环体语句→循环体语句→<循环条件>→……
D循环体语句→<循环条件>→<循环条件>→循环体语句→……
10. 以下程序运行后,x的值是( )
Dim x as integer
X = 0
Do while x < 50
X=(x+2)*(x+3)
Loop
A 50 B 72 C 168 0
3.诊断结果利用
利用课前知识模块诊断,学生自己完成对本节课知识模块学习情况的评估和对下节课预学知识模块掌握情况的评估,对下节课学习知识模块的有一个简单印象,为下节课学习重点提供很好的针对性。
老师根据诊断结果,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从感性认识到有一个具体数据的量化结果,为下一步搭建互助小组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二)临时互助小组搭建
1.学生的分层
根据诊断结果,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为对所学知识需要给予帮助才能顺利完成的同学,一般为70分以下同学;第二层次为对所学知识技能有能力提供帮助,又需要些许点拨的同学,一般为80分的同学;第三层次为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新知学习,有可以提供帮助的同学,一般为90-100分的同学。
2.小组的构架
将四至五个第一层次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根据测试结果和学生人数确定每小组四人还是五人),每组配备一名一级助教(即第二层次同学),每四个一级助教配备一个二级助教(即第三层次同学)。
3.小组的运作
问题的一般求助方式:小组成员的问题只需向自己小组的一级助教寻求帮助即可,同样一级助教的问题只需向对自己负责的二级助教寻求帮助,二级助教的问题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逐级求助,可以保证有问题的同学得到及时的回应,也可以保证一级助教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因为一级助教直接面对组员,他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不仅需要理清解题思路,还要用组员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表述出来。有时候他们自己也可能被难倒,需要向二级助教求助。二级助教通过相互讨论和求助老师,先完成对问题的整理和反馈方式的优选,因为二级助教的问题很少,所以他们只需要相对很少的时间进行讨论或老师稍加点拨,就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的任务更多的是从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中优选出更适合的方法,然后将这个方法告知前来求助的一级助教。
问题的特殊求助方式:同层次学生问题可以通过相互讨论解决,即小组内讨论、一级助教间讨论、二级助教间讨论来解决;特殊情况下可以越级求助,比如当一级助教来不及指导时,小组成员可以直接向二级助教或老师求助。
4.小组的评价
针对课堂表现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由二级助教和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评分,根据小组测评等级,对每个成员和对应的一级助教加分,优秀加1.5分,良好加1分,合格加0.5分,不合格加0分;当有超过一半的人评为优秀时,二级助教加1.5分,没有超过一半人评为优秀,则二级助教加1分,每月做过两次及以上二级助教加1.5分,做过两次及以上一级助教加1分。分数每月汇总表彰,每学期汇总,作为学科平时成绩和学科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
(三)小组互助双赢提升
小组成员遇到问题,可以求助于一级助教,这样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答,减少了等待时间。因为绝大数问题是具有共性的和相对简单的,所以助教一般只需语言点拨下或者简单动动手就可以解决,基本上可以实现助教随叫随到。学生的任务完成基本上可以做到一气呵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也体验了学习带来的成功感,这样的策略方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很有帮助。
一级助教要完成对组员问题的答疑,不仅需要自己对知识技能要熟练掌握,同时也要完善将自己已学会的知识技能用组员更易接受的表述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能力的习得需要一个过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乐趣,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级助教班级里只有两位,他们是老师精心挑选出的学习指导的佼佼者,其任务主要是:在老师那里领取任务,独立完成,然后两人在商量讨论出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案(以组员最易听懂易操作为标准),按照最佳方案解释给前来咨询的一级助教。
三、课题研究成效
1.教师的转变
课堂上教师由原来的疲于应付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改变成课堂氛围和学习节奏的调控,教师的主要任务回归到钻研教学设计和课堂呈现上了,教师轻松了,课堂效率也比以前高了。课堂上,老师从来回奔波于问题学生之间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重新又开始回归对课堂教学的引导和节奏把控的“脑力劳动”中来。
2.学生的转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学。课堂上没有了“要我学习”的监督者,学生身边都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悦。
小组成员的转变:小组成员对学习变得有信心,不在惧怕完成任务中遇到困难,因为他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回应和解决。任务完成度提高,体验了完成任务带了的成功感,学习变得充满愉悦,更乐于向一级助教求助和乐于向同组成员分享。
一级助教的转变:一级助教从知识的学习者转变成知识的传播者,自己作为“学习领袖”为小组成员提供帮助,这种优越感让他们愿意自觉的先于组员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并乐于为有需要的组员提供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都得到转变和提升。
二级助教的转变:二级助教慢慢从同学眼里的“学霸”,教师心里的“爱徒”,变成了问题的“终结者”和问题解决最优方法的提供者。“学霸”还是那个“学霸”,“爱徒”还是那个“爱徒”,只是和同学的关系更好了,学生更愿意到他那里“取经”,他们也很享受这种“施教于人”的感觉。他们相比较做题目,更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如何将题目的解答优化,用更好的方式表述方式,让求助者更容易听懂,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3.师生关系转变
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忙于奔走在学生之间解答问题,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互助学习方式的推进和改善,更多的是带有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身上的闪光点,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肯定和对学生互助方式的表扬和鼓励。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是在自己主动完成任务的状态下进行的,遇到困难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学生以这种方式学习,既能体验主动学习知识的获得感,又能在无障碍学习氛围中感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学生必然会喜欢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倍加珍惜所在的班集体,更加敬爱自己的老师,愿意为维护和谐的班级学习气氛和良好的师生关系而更加努力。
4.教学的效果
(1)课堂任务完成度和以前相比明显提高。
首先,课堂任务完成的比率改善明显。原来课堂任务提交数基本上在85%左右,总有个别学困生交不上来;现在基本上都可以达到95%以上,有的班级能达到100%。这主要得益于一级助教的细心及时的帮助和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其次,课堂任务完成的质量改善明显。由于组员困难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再加上小组之间要评比,实际上每个组员的任务上交前都已完成自我检查和小组检查,所以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就会大幅度改善。再次,课堂任务完成的效率改善明显。各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得每个组员对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加强,同时这种竞争也促使每个组员主动寻求帮助克服困难,以快速高效的方式完成任务,然后去帮助组内其他同学,为整个小组高效完成任务贡献自己的努力。
(2)学生目标达成度和以前相比明显提高。
现在学生已经形成一种观念:题目做得好,不一定讲得好;讲得好,别人不一定听得懂;讲的简单清楚,又能让别人听得明白,这才说明你真的懂了这个题目。所以,绝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已经不满足与会做这个层面,他要追求讲的好,讲的让别人清楚的层次。从几次的检测可以看出,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和以前比都有明显的改善。由于疫情等因素,今天我区信息中考暂停,所以没有中考数据的对比。
本方案通过对信息技术中考前复习阶段具体的教学实践研究,利用“诊断?互助?提升”的教学策略,改善了学生学习效果,完善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增强了学生面对中考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九年级》浙江教育出版社
2.《信息技术教师用书》(七~九年级) 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