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朝霞
深圳市松坪学校 518057
暑假里,我认真学习了两本关于教育的丛书,一本是美国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一起关于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而著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另一本是全国优秀教师李镇西的素质教育探索手记《爱心与教育》。
初读这两本书,不禁被作者们的教育爱心所震撼,被作者们的教育智慧所折服,《?正面管教》可以称得上是指引教室里、课堂中正面管教的教育宝典,书中列举大量的课堂实例,还有模拟案例,让老师们在模拟课堂中学生们出现的各种情况,更好的了解学生听到不同话语的反应,从而采用孩子们更喜欢接纳的又行之有效教育手段。书中的冰山水面示意图更让我懂得了关注孩子们的行为不能只看问题的表面(冰山位于水上的部分),更要深究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现象(隐藏于水平下面的部分)书中称之为“行为背后的信念”。作者引用了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鲁克斯通过长期的研究、实践得出的“错误目的表”(冰山位于水下的部分—那些助长一种行为的令人沮丧的信念)帮助老师们识别学生的错误目的,并提供了一些有助于改变他们的错误信念的鼓励方式(“错误目的表”见书中p56-p58)。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更像是一本校园里的生活指南,书中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不但映照出李老师对学生无私爱心与耐心,更显李老师的教育智慧,他面对着一个个秉性各异,资质不一的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使每个学生都为变成最好的自己而努力。他又利用集体的力量帮助、关爱有需要的同学,用集体的温暖感动每个人,同时,又激励同学们为班集体服务,为有需要的同学给予帮助,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优秀生”的培养;“后进学生”的转化等片段)
再细品两书,发现两书作者虽然国籍不一样,写作的手法不一样,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然而,他们传递出的教育理念惊人的相似,如出一辙。“我很重要,并且很有价值。”—《正面管教》;“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动幸福”—《爱心与教育》,两本书的作者都不约而同正面引导孩子“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观,这既是一种伟大崇高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平凡朴实的实践行为。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或情感表达,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举手之劳”或“锦囊妙计”为集体赢得荣誉、为别人带来方便、给予别人帮助的同时自己的言行等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正面管教》提出帮助孩子们树立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个信念:
1.我能行。
2.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对以上三点非常赞同,在我的实际教学过程也渗透过类似这样的理念(只是自己未能有把实际操作提炼成理论的高度)并体验到“我能行、自我价值感”给课堂带来了良性循环教学效果。
例:
一年级某班,小w同学生性好动,上课不但自我管理能力差,还喜欢下位搞一下周围的同学,影响了周边同学的学习,更影响了整个组的加分(每节课,我会根据各种的表现进行加减分)组里的同学对他意见都很大。无奈之下,我只好把小w同学划出来自己为一组,只要他稍微有所改进我就给他加分,慢慢地,他的分数快要追上全班最高分的小组了,分数越高越激励他坐得更端正,听课更认真!我又及时为他点赞:“你看,你也可以做得很好的呀!”
老师的点赞,让他感觉到:我能行!脸上充满了自信。
?然而,新问题又来了……
“老师,我也想自己一个人一组。”
“老师,我也要!”
“老师”
“老师”
......
不得了,全班五十个人每个人都想做“独立团”那课就无法上了,我灵机一动说:“小w同学得到加分呢是为了给自己争光,而你们得到加分能是为组里为集体争光呀,这样更了不起!”我还请表现好的同学上黑板郑重1,表示他为组里增光。(“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时,小w同学突然对我说:“老师,我不想自己一个组了,我想回到组里。”我故意说“那要问问小组的同学们同不同意咯。”小w同学刚才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都欢迎他回到组里,小w同学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我感受到他内心的满足。
“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句话在本案例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当然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次激励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就像李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体验进步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正面管教》中也提到:只有通过专注于自己的长处并控制自己的弱点—而不是消除弱点—才能造就卓越。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只有孩子们对未来满怀希望和欣喜,教育才成为可能”。是的,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用爱心与耐心关爱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善与坚定并行,帮助孩子们成为值得信赖、睿智豁达、充满能量且富有爱心与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