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与评价 --关于养成数学探究型思维的剖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6期   作者:孙敏
[导读] 在中小学,我们主要研究初等数学,内容包括数与式

        孙敏
        桃源县车湖垸中学,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在中小学,我们主要研究初等数学,内容包括数与式,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部分,探究的内容包括生活中的数学,数字及几何的内在规律等。如何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中如何体现数学的连贯性、整体性和探究性?如何抛开简单的对错真正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结合多位数学教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及对本校15个班级学生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认为作业设计时应精准控制作业量,不进行效率低的反复抄写;切实贴合生活实际,及时更新,增加趣味性;切实考虑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需要,分层设计作业;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数学框架,为擅长者搭建好数学大厦的地基;不局限于书面作业,根据内容特点设计室外作业、游戏作业、合作作业、观察作业。作业的评价机制应顺应教育教学的发展。摆脱单一教师评价,实现评价者多元化;摆脱单一结论评价,实现评价维度多元化,注重过程,注重学生未来的数学发展。
关键词:整体框架思维、数学与生活、过程性评价
一、数学作业设计及评价现状。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数学作业布置存在量大重复;数学发展需求不同的学生得不到相应的练习,没有层次;无趣,与生活实际贴合不紧密;评价体系单一,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基于这样的现状,我联合学校15位数学教师,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制作了一张调查问卷,在校内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得到如下结果:

(一)你每天完成数学作业需要多长时间?

(二)你认为数学作业的难度如何?


    以上两项数据来自于十五个班级的平均值。

(三)你对未来数学学习的期待。

        以上数据的数值比例分别为:数学家0.04,理工科从业者2.1,数学无关行业4.56,生活3.3。
(四)数学老师的作业评价方式?





二、基于数学作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思考一:作业量如何把握?
        在问卷调查中,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作业量多少合适?同样的作业,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下”。同样的作业花费的时间有人课间就做完了,有人一个晚上也做不完。这只能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将来可能要成为数学家,他所需要的数学学习是深层次的,高难度的,研究性的;有的学生可能更偏向于其他的研究或学科,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把数学作为工具,用于生活;所以准确把握不同需求类别的学生,作业的分层布置是必要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要求我们把人人都培养成专家,要尊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需求。
思考二:什么样的作业形式更利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首先我们要明白,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中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有良好的运算能力,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问题,能在大数据中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出大数据背后的人文科学等问题。而现在的数学作业设计更倾向于做大量的运算练习,几何公式练习,统计图表认识练习,忽略了学生的探究过程,所以在作业设计中应该有更多的社会实践类作业,真实去感知长度面积,真实去做数据调研,真实去做几何公式推导。特别是在学生最开始认识一个新数学定义的时候,不能代替学生去做这些事,那省略的只会让他们一知半解。
        通过对数学学习的未来期待问卷调查走访,虽然数据源范围很小,但是很能反映像我们一样走了很多“尖子生”的学校现状,走访谈话中我们发现有两个数据非常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是选择数学家的学生,这类学生很少,但谈话中不止一位表达:我们没有城里学生那么多的补习机会,但我们也想和他们站在同一个平台竞争;我未来想专门从事数学研究,得诺贝尔奖。虽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如愿,但我们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在作业的设计上都必须考虑到这类学生的需求,充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打牢梦想大厦的地基。

另一类是选择生活的同学,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可能这一部分学生是老师们最无计可施的学困生,我们随机选了几个课堂上不听讲的学生,观念一致:也想学些知识,但实在跟不上,作业看都看不懂。根据他们的特点,作业要设计得趣味、简单、实用。尊重人人在数学学习中都有不同的需求。
思考三:作业怎么评价更合理?
    通过数据源我们发现,作业评价的方式主要为师评,以“优、良、查”;“A、B、C”等简单划分,这样简单的评价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但过于复杂繁琐的评价方式又不利于日常执行,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掘资源,做到一份作业三个维度评:家长评、学生评、教师评。
三、关于数学作业设计改进示例。
(一)实际感知类。
1、测量书本、房间、床的长度和宽度。(认识厘米、分米、米);步量加到学校的距离(估计距离千米)。
2、帮助妈妈买菜,并称取每样菜的重量,记录菜的单价和总价。(认识重量和价格)。记录家里的5样不同物品和家庭成员的重量。(认识重量)
(二)生活实践类。
1、小小记账员,申请帮助妈妈管理一个月的开支,记录家里的收入和支出明细。绘制统计图的统计表,分析家庭收入来源和支出,给出一个合理的收支安排。(统计图和统计表)
(三)趣味性作业。
1、“新型扑克牌”,玩法:不限人数,从一张牌开始,可以玩加法或者乘法。累计出牌计算,限时一分钟,算错者被收牌。直到手中无牌即输。(运算巩固)
四、小范围分层试点改进成果汇报。
    根据以上改进措施,我在自己的教学班级进行了试点,全班人数36人,首先进行了如上的调查,再综合四个学期的考试成绩及实际的学习情况。分成①-⑥号,根据实际情况,让同学们分别完成A类:①②号探究性开放性较大,难度较大;B类③④号:常规作业C类⑤⑥号:趣味作业,抽签分为六组,每组结对三队师徒进行作业辅导。由组长总指导,具体如下图: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①号师(组长)    ①号师(组长)    ①号师(组长)    ①号师(组长)    ①号师(组长)    ①号师(组长)
②号徒    ②号徒    ②号徒    ②号徒    ②号徒    ②号徒
③号师    ③号师    ③号师    ③号师    ③号师    ③号师
④号徒    ④号徒    ④号徒    ④号徒    ④号徒    ④号徒
⑤号师    ⑤号师    ⑤号师    ⑤号师    ⑤号师    ⑤号师
⑥号徒    ⑥号徒    ⑥号徒    ⑥号徒    ⑥号徒    ⑥号徒
改进成果:
1、分类作业符合学生学习需求,提高了学生兴趣。A类作业学生的探索欲望更强,C类学生形成了自己感兴趣的探讨圈子。
2、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了家校沟通,班级中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家长负责指导学生作业习惯和检查是否完成;学生评价与互助解决了细致的辅导问题,在师徒设置中,安排学习能力较强,但属于同一类别的同学,第一是作业类别相同方便指导探讨,第二是防止出现差距过大。每组的组长负责指导本组所有同学。除此之外我还增设了每次考试的组别评比,更加激发了学生的辅导积极性。
3、发展性评价满足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不同需求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在探究中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7
[2]茹建文.关于构建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学,2005(2)

注:此文属于2016年12月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业自主化实践研究》(编号J-32号)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