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贵扬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中学
摘要:如今的历史教学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以史为鉴,而高中作为开展历史教学的关键阶段,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让他们能够具有历史使命感。因此在这一阶段下,对于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能够贯彻新课标改革的理念,教师也要创新教学的模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好课堂的氛围,这样可以让教学更加的有效。本文就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高中历史;历史核心素养;渗透途径
对于2021届高三学生来说,2021年高考注定不平凡的,是新高考(3+1+2)的开始,旧高考(3+文/理综)结束,高中使用历史教材从自主选用不同版本(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教材到统一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而2021届高三仍使用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参加新高考,那就意味着高考命题思路旧教材内容为依据,新教材理念为方向。而部编新教材的使用理念变化之一,就是强调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以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需要的接班人。在新高考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历史科,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本人结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做法进行一些有益探索。
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从学科本质出发,对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要求,明确本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但也不一定是唯有本学科才具有的。而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大要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就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时空观念:就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史料实证:就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历史解释:就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家国情怀:就是学习和探索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呢?
第一,在唯物史观方面,唯物主义史观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产力、上层建筑及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厘清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轨迹,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理解与认识古今中外的发展形势。1.基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人类社会阶级,涉及经济、文化、政治等上层建筑在其中的所有,都是以经济基础为依据的。由此可见,从唯物论视角认识历史,就是从经济基础与生产力发展情况对历史进行研究,了解人类各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比如,欧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时,人类科学的发展拉动了生产力,从而在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出现了巨大变化。所以,当工业革命在各国迅速兴起时,也是各国建立与完善 本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时候。2.基于联系、发展的视角,认识历史发展成果。指引学生通过科学唯物史观的学习,用发展、联系的眼光审视与分析问题,特别是在研究历史事件时,要从内外因的角度看待问题。比如,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是诱发五四 爱国运动的导火线,通过这种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与理 解历史知识。3.秉承矛盾分析策略,具体、全面地处理问题。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学会通过矛盾分析方法,具体、全面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如在分析“修建长城”这一内容时,可以引用司马迁、贾谊等人的观点,引导学 生结合历史事实,用客观的态度进行分析。
第二,在时空观念方面,任何历史事物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内,我们才可能准确理解历史事件,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重要基础,既是学生对历史时间与地理空间一种认知能力,更是学生学习历史时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与现阶段教学目标是相符合的。1.借助思维导图法,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知识储备与逻辑思维都是必备基础。学生只有熟悉重要时空节点上的历史事件,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将这些零散的事件编织成体系完整的结构,并让学生在任何一个时空节点都能顺利地沿着时间或空间脉络进行推理。在将历史事件的时空要素构成体系时,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建立知识记忆网络。2.运用历史比较法,促进知识记忆。历史比较法是一种通过对比存在相同要素历史事件的异同点来学习历史的方法,从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入手,进行多角度的对比。采用历史比较法的优点在于:从横向对比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区域文化的特征;而从纵向对比中,学生可洞悉某一地域的文化发展过程。这些横纵向对比交汇一起,便形成了历史时空观念思维。3.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启发时空意识。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运用,现代教育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本身就是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教学方法,也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提供便利。
可将所述内容对应的图片展示给学生,或是将历史事件的影像纪实资料,或以该历史事件为原型创作的影视作品展示给学生。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中,也应重视利用历史地图教学,让学生直观感知空间的地理位置。
第三,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方面,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一)是知道什么是史料,并认识到史料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二)是能收集并辨析史料;(三)是能运用史料去说明论证问题,并根据史料提出自己的认识。因此基于史料实证素养采用的教学设计:1.选取具体而生动的史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力和表达阐释能力;2.选取不同视角的史料,拓宽学生的思辨视野,培养他们解读历史信息的洞察力3.选取多层次的史料,鼓励学生批判思考,培养他们认识事物的鉴别力。4.选取多类型史料,开发学生史证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逻辑推理能力。“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证史一致”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法则,也是史料实证的本质反映。教学中选择真实、有效的史料,引导学生精析史料,促进历史理解;深入挖掘史料内涵,丰富学生的历史认识;在多元史料的对比运用中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这些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第四,在家国情怀方面, 课程标准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认为的家国情怀的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2)对学校、家乡、国家、民族的了解和认同
(3)努力维护人类社会正义、基本伦理、人与人相互有爱、国与国和睦相处等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准则,谴责诸如暴行、仇恨、屠杀、侵略等破坏和颠覆人类基本价值行为,引导社会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在家国情怀教学时,1.要挖掘素材,创设情境。历史课堂教学应当避免陷入空洞的说教。因此要重视设置历史情境,重新建构课堂内容,利用有情、有境、有趣的素材,合理地引导与激励,让学生“神入”具体的历史情境,在情感渗透中架起与历史对话的桥梁,感受历史的脉搏,在情境中激活隐性教育价值,使学生真切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爱国主义情感,人类的普世价值,进而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2.历史学科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要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也就是采取什么样教学方式的问题。以感悟家国情怀为主旨的新颖、灵活、生动、有趣、有思想、有情怀的课堂活动,可以弥补历史课堂纯文本教学的局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活动时,应选好活动主题、活动的切入点、预设好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并且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知识维度、思维层次;同时还应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力求活动形式新颖。
在家国情怀素养视域下的问题探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造条件,精心设计、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并由此上升到理性思维层次的认知与思考。同时也可以适当的校外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包括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础来展开历史的教学,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历史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6.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5.
[4]陆灵灵.“时空观念”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省思[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0):22
[5]王慧、何成刚、唐成才,《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家国情怀》,《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第1期
[6]韩玉林.基于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 践思考[J].课程教育究研,2019(3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