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军、吴秀清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北阳镇第一初级中学 45675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教体局教研室 456750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形成比较完备的三观,这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本文运用史料教学法分析了借助史料教学历史的重要性,并以《三国鼎立》这一章节为例,通过搜集历史事件、扮演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兴趣等三种有效策略来解释如何运用史料去解读历史。这既是本文行文的线索,也是本文对于史料的重视程度,读懂、读透历史都离不开对史料的挖掘,史料才是最好的历史教材。
关键词:史料教学法;有效策略;《三国鼎立》
此论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下史料教学有效运用的课例研究》,编号〔2019〕―JKGHYB―0978的研究成果
引言:随着课改的深入演进,如何教导学生学习历史、理解历史,已经成为教师肩上的重任。历史课本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是现代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悟而形成的课程内容,而课程内容更多聚焦于这些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启发。历史厚重,承载着数千年的记忆;史料深沉,源自代代人的文化积淀,既然要学习历史,就要从史料开始着手,让史料变成历史课程学习的主要推动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白历史、读懂历史。
一、搜集历史真实事件、读懂历史
学习历史的终极目的,仍然是要服务于学生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的发展,来明白今后自身该如何发展,让历史的得失警戒学生今后的走向。初中历史教学往往还是处于基础阶段的理解,对学生启示要求并不高,但对教师而言,读史明鉴依旧是教学重任。对于历史教材中的内容,依然是处于浅层次的教学,不搜集足够多的史料,就没办法对整个历史做出客观评价。历史不应该是割裂的,而是一个整体,历史是一段连续的过往,更是持续延伸的。所以,在学习初中历史课程时,要通过史料去直面课本中晦涩的知识,要经过反复的思考去理解并消化。历史是让学生读懂的、读透的,只有完全解读好历史背后隐藏的真实历史事件,让史料变成历史教材,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成绩有较为显著的提高。
三国时期,各路枭雄层出不绝,多少耳熟能详的英雄豪杰都源于这个战乱时期,比如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但我们学习历史不能从小说中学习,更不能单纯只看待英雄人物,要从人物背后的故事去挖掘,去探索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某个特定历史事件去解读史料、去应用史料,进而将所学到的史料,真正应用到课本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历史学会、学透,让历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变为记忆中不可缺失的拼图。比如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形成三国鼎立的直接因素,如果孙刘没有赤壁之战的胜利,曹操将会一统天下、横扫六合。同时,赤壁之战也是初中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赤壁之战是符合新课标理念要求的。因此,从真实史料当中,搜集赤壁之战的成因、过程以及结果,在学生整理好赤壁之战的资料之后,再去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自然会有所感悟。这种学习法可能会消耗学生比较长的时间,但是一经熟练必然会对学生学习有所增长,而且这种学习法的效率也是立竿见影,有所显著的。
二、扮演历史人物形象、突出历史人物性格
历史人物往往都有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他们在历史上留在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人值得敬仰推动历史的历史人物,同样也可以唾弃阻碍历史发展的历史人物。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历史是一个不断延伸、不断发展、处于运动的事物。
扮演历史人物形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把握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可以直观体现后世对该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可以根据现有文献还原出一个比较丰满的人物形象。通过扮演历史人物关键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学生可以与历史人物性格共振,更好地学习历史事件的演变。这同样贴合了本文第一点所提出的搜集历史事件,这是读懂历史的第二步。这对学生和教师都是大有裨益的,不仅对学生可以熟悉该历史事件,对教师可以点评学生扮演的好坏,直观点评该历史事件的重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对该历史事件熟悉。
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例,三者是整个三国鼎立时期的缔造者,也同样是魏蜀吴三朝的帝王,通过了解三者的生平际遇,以三者为一个点,逐步拓展,寻找三者与他人的人物关系,不断了解三者在整个三国时期所存在的意义。曹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乱世之枭雄是对他最好的称谓,他同样也是三国鼎立时期最重要的人物,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形象,进而挖掘与曹操有关的一切史料,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挟天子以令诸侯等,又可以深度挖掘与曹操有关的文臣武将,如荀彧、程昱、郭嘉等魏国文臣,又如五子良将、许褚等魏国猛将。历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堪称无边无际,没有人可以真正学会这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这些都是岁月留下的最好证据。沧海桑田变不掉的是历史人物的性格和魅力,是非功败皆由历史校正,曹操的扮演过程就是不断挖掘有关曹操的一切史实,从史料记载出发,再从相关课本出发,最后再以参考资料结尾,这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扮演学习,这样扮演出来的曹操才更加贴合历史上的曹孟德。此外,刘备和孙权同样具有传奇色彩,无论是刘备的屡败屡战,还是孙权的“生子当如孙仲谋”都是他们在历史上的一个缩影,对于他们的扮演过程与曹操的扮演过程类似,本文就不再过多赘述了。
三、开发兴趣,诱导学生自主读史
要求学生去搜集史料、扮演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这些繁琐的过程中找到对历史的兴趣,让兴趣主动引导学生去发展、去感悟。学习并不是一个强制的事情,强制的效果通常都是比较差的,要让学生通过史料去学习,但也要讲究效率,兴趣则是最好的导师。历史长河奔流不息,一直流向看不见的远方,其中浪涛不断,读史就如同读故事一样,可以从中汲取到自己所想要收获的知识,让自身大脑有所启迪。初中生仍处于一个比较懵懂的阶段,三观还未彻底形成,对一切还有些好奇,读史能够让初中生将三观快速形成,并引导学生三观朝正向发展。让兴趣引导学生才是一个持久的做法,这才会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读史、鉴史,才会让学生真正与历史结缘。
同样以三国时期为例,男生喜欢任侠豪迈,女生喜欢才子佳人,三国时期恰好两者兼具,无论是战争的残酷,还是周郎小乔的爱情,都深深印刻在名为历史的长河当中。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男生通常对张飞长坂坡一声长啸、赵子龙单枪救主、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等个人英雄主义多为欣赏,而女生则更喜欢貂蝉、大乔、小乔等俏佳人的儿女情长,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偏爱,但这些偏爱都会进一步催化学生心中的兴趣和爱好。让这些兴趣和爱好不断地发酵,这样才会让学生主动去搜集历史事件,观看历史人物的故事,让史料真正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历史的启迪融化在学生的行为当中。本文一直强调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学生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有正确的三观,在引导学生形成兴趣的同时,教师也同样负有重大责任。教师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纠正学生在读史时的偏激思想,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发展自我、提高自我,这才是教学的根本要求。
结束语:本文通过三种有效策略对史料教学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根据《三国鼎立》这一章节的特性,结合了新课程理念与课改的要求,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分享了一些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无论是本文提及的赤壁之战和相关历史人物,还是本文未提及的其他三国战争和历史人物,都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剪影,教师在运用史料教学法授课时可不拘泥于本文所提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进一步拓展,其教学目的在于诱导学生主动去读史、学史。
参考文献:
[1]何惠忠.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高考,2021(0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