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捷1 莫均2 莫钦3
1潼南区梓潼初级中学校 2潼南区大佛初级中学校 3潼南区卧佛镇长兴小学校
摘要: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起点,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有效的问题教学,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学实践中,既要努力提高数学问题的质量水平,又要重视改进教师的问题教学。
关键字:数学问题 核心素养 思维能力
问题是数学学科的心脏,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聚焦数学课堂中的数学问题,促进核心素养培养在数学课堂落地,探究问题教学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性策略。
一、当前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案教学限制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一般数学教师会在课堂前,以问题为主要形式编写成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自行阅读教材,解答学案中的数学问题,老师则针对学生课前做题情况,进行选择性讲解。这一过程中,教师通常直奔教学主题,而不再考虑问题情境的设置。这样,师生之间的数学互动流于形式,缺少真实数学思维的暴露与碰撞。学生虽然提供了正确答案,却没有提供相关数学问题的数学思考过程,更不会主动地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思考。教师对学生课前自学情况缺少详尽了解,无从评价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真实水平,加剧了教学的盲目性,不仅束缚了师生的数学思维碰撞,而且限制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低质的提问扼杀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教师经常随意地、频繁地提问,所提问题过于平淡而毫无悬念, 因问题水平低下而无力挑起学生在数学认知上的冲突。既不能拓展学生数学思维,更不能促进学生现有数学思维的有效碰撞与适度聚焦。教师更多地偏向于对知识的重复性记忆或机械性复述,虽然有数学问题提问的形式,却丧失了所提数学问题应该有的理解性、探究性价值。
(三)无效的“强化”训练,抑制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强化”训练的数学问题,只关注知识点的掌握,很少关注到问题的品质以及思维训练的本质。教师不认同“题目在数量上的偏多,解题在质的过程上更重要”,没有意识到“对数学题型的讲解,去引导建立数学学科各种问题不同思维更重要”。教师虽然重视学生对数学题目的“强化”“反复讲解”,却忽视了对问题有效的分析与指导。数学解题不能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密切联系,那么这样的解题就助推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数学问题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影响
(一)数学问题密切关联数学核心素养
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离不开对数学问题的发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思想方法,还可以提高数学思维方式、激活数学思想方法,达到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数学问题能串连起一类的数学知识,为学生从本质上认识数学知识奠定学科基础。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在“从问题角度对知识的理解”“从思维视野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因此数学素养培养与数学问题有着密切关联。另一方面,问题的探究,数学知识和学生思维更加融合,是在以问题为引导的情境中,对于学生相关数学知识更具体,同时,也融入学生在数学问题中进行数学探索、活动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与概括,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式、思想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与优化。
(二)数学问题引导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教师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运用类比、猜想、归纳等手段多角度地探索和尝试,既要有由已知到结论、综合演算的思维过程,又要有由结论到已知、分析推理的逆向思维。在数学问题探究中,学生追求具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并在这种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更有规律的数学探索和认知发现。
从教学角度分析,以问题为情景的数学探究活动,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深入地理解数学问题,并经历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解决问题思路分析、方法、结论、反思等系列数学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思维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共同发展。
(三)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表现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优化、发展,实现对数学方法的掌握、凝聚。在探究数学问题中发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对问题进一步抽象与概括,形成一种思维化问题解决能力,更容易进入一种思维情境,并更加深人、清晰、系统地思考问题,以过程为主的数学活动向以结果为主进行转变和升华。因此教师的教学常显现出应有的深度学习。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实现数学问题在课堂落地
(一)提高数学问题的质量
数学问题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首先要关注学生已有数学认知发展水平、问题探索经验,数学问题还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适应性、新颖性。目的性是指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作为数学问题设计的方向。适应性是指问题设计要从关注学生现实的数学活动出发,既重视经验背景,又重视生活世界,确保问题在思维和难易程度上适合多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新颖性是指问题设计和表述要新颖,要根据知识本质和数学思维的启发而设计问题,使问题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富有情感性,所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参与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问题必须突出数学味、探究性、合作性。数学味是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进行问题化,分散的数学问题进行变式化、题组化。探究性是指所设计的问题对各小组学生不仅能激发疑问、探究,而且能引发持续的分析、探究,能从多角度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构建不同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合作性强调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建构数学问题、知识网络,以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而且要在探究数学问题过程中产生新的数学问题。
(二)制定数学问题的方案
数学问题教学主要在于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引导与实施,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根据数学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进行反思。关注以问题为主导的活动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健全以问题为主导的数学活动的教学机制,完善把“数学活动问题化,学生探究问题主体化”的问题教学。其次,要根据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诊断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与思维发展等方面的提高,掌握学生在数学知识获得过程中的数学思维特征,分析学生在数学思想与方法理解方面的深度。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保证数学探究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构建数学问题。同时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结果、反思方法,引导学生提出有深度的新问题,并尝试进行探究,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最后,应更多关注学困生在问题教学中的表现。作为教师,应该给所有学生同等机会。学困生虽然在学习较复杂数学问题时会表现出“畏难”“焦虑”等不良情绪,但是不能因此而主动降低甚至放弃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相反,应当加强指导,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探究问题。
总之,数学学习因问题而走进课堂,也因问题结束,带着更高更深层次问题走进下一次课堂。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带着数学问题与自己或他人不断进行数学思维碰撞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有数学知识的获取,也有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思想的凝聚。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师对数学问题的引领及学生对不同情境中数学问题的发现、理解、表达、分析、解答而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丹,胡典顺,王明巧.美国高中Core- PlusMathematics 数学教材编排结构特点及启示[利.数学通报,2015(01).
[2]潘小明.解题教学:重在通过解题活动深化学生数学思维[小.中学数学研究,2017(03).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初中数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实践研究》(批准号2020-2--573)和《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 提升农村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实践研究》(批准号2020-2--574)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