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以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6期   作者:柯漳霞
[导读]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华夏文明数千年演进的结晶

        柯漳霞
        
        福建省泉州市河市中学
        摘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华夏文明数千年演进的结晶。它不仅反映了华夏民族的风采与特色,而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它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责任与使命。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多途径融入华夏智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语文教学恰恰就是最好的传承渠道之一。因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加以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弘扬;途径
        一、在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
        1.在课后练习设计、课后“补白”部分渗透传统文化。在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教材设置中也涉及到汉语言文化。例如,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狼》,在课后积累拓展中,列举了狼狈为奸、狼心狗肺、如狼似虎、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等与狼相关的成语,旨在使学生了解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形象。此外,本教材课后“补白”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到语法修辞、文化常识及相关课文阅读等语文知识,以此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在学习《狼》一文时,在课后“补白”部分还推荐了《狼子野心》(选自纪昀《阅读微草堂笔记》)一文,这样有利于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的材料中理解“狼”的形象,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2.在综合性学习部分传承传统文化。例如,本教材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以“有朋自远方来”为学习主题,教师可以围绕“交友之道”,开展一次相关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搜集整理古今中外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典故、古诗词文章等材料,培养学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等交友之道。
二、在古诗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1.礼仪文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规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对于初中古诗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言”、“文”观,在教学中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自古以来,注重礼仪礼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此教材中涉及到的礼仪文化课文,例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教学时,关于文言基础常识,主要以常用的通假字“不”,古今异义词“去”、“期”以及特殊句式中省略句“去后乃至”,“待君久不至”的学习为主。结合课后积累拓展部分第五道题,再介绍古代的称谓礼仪,古代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此文中的“家君”与“尊君”,前者是谦称自己的父亲,后者是尊称对方的父亲,要求学生区别古代称谓中的尊称和谦称。进而引申到古代汉语中“敬辞”与“谦辞”,在本篇课文的课后“补白”部分还介绍了常见的古代敬辞与谦辞。

敬辞类主要有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惠(惠顾、惠存、惠赠),垂(垂问、垂询、垂念、垂爱),赐(赐教、赐复),高(高见、高论、高就、高明、高邻),贤(贤弟、贤侄),奉(奉陪、奉告、奉还)等,谦辞类主要有家(家父、家君、家母),舍(舍弟、舍妹),小(小弟、小女、小儿),愚(愚兄、愚见),拙(拙作、拙见),敝(敝人、敝姓),鄙(鄙见、鄙人)等。通过让学生了解上述这些敬称与谦称,将古代称谓中的传统礼仪文化渗透到传统文化教育中,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最后,深入分析“元方” 、“陈太丘”及“友人”的人物形象,通过解读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学到诚实守信、知错能改、尊重他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月”文化。千里共明月,望月思人思物思故乡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月本无情,因人有意”,月的阴晴圆缺又暗示着时光流转,感时念远,离别相思油然而生,常年漂泊的人,难免因月滋生思家念远之情。(2)明月往往作为团圆的媒介,被人们寄以相思之苦,离别之情。例如,在本册中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这首诗是李白在得知好友王昌龄遭贬谪之后而抒发内心愤懑、寄以慰藉的诗篇。“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中,明月是圆的,易让人想起与亲朋好友团聚。明月升起之时,天地万物之间是宁静的,此时,月光是柔和皎洁的,人们沐浴在这柔和的月光之中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思。诗人李白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代替自己,伴随着不幸的好友到偏远荒凉的地方。同时,也寄寓了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
三、拓展课外,诵读经典
        在教学国学经典篇目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呢?例如,在学习本册《论语(十二章)》时,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对《论语》的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明确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工,分别去了解孔子生活时代背景、历史评价、人生成就,通过收集资料,让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既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片中周迅所演的君夫人对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孔子作为一代宗师,他的处世哲学成为千古流传的励志典范,那么,他的伟大之处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论语》这部书又包含了哪些思想呢?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课后阅读《论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也可举办一场小型朗读比赛,让学生反复阅读,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孔子的教育思想作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古代教育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今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论语(十二章)》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章主要提倡学习的方法,要求学思行并重才能学到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章主要强调快乐学习的重要性。“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一章告诉我们求学的方法,要求做到博学,要有坚定的志向,勤思考多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章主张学习要温习学过的知识,并善于思考才能从中获得新的义理。
        此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来完成。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要求学生诵读经典,也可通过课堂开设讲座和课外拓展等形式,引导学生加强课外诵读。例如,可在寒暑假作业中,布置学生阅读《西游记》、《朝花夕拾》等名著,并写下读书心得体会,在下学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2]〔清〕王琦.李太白全集〔M〕.中华书局,1977年9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