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结尾艺术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6期   作者:廖红玉
[导读] 语文课的教学,不但很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廖红玉
        黑龙江省嫩江市第二小学 161400
        语文课的教学,不但很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对学生接受其它学科的知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通过多年的工作来看,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上,只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导语中间过程,很少关注课程的结尾,笔者认为,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决不能虎头蛇尾,把握住语文课的结束部分,将对学生接受授课效果起到积极的更加深刻的作用。
语文课程新理念要求,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课堂应该淡化理论性知识的讲解,不必抛开课文去刻意讲解字词,不必通篇分析语法结构,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主张学生多去阅读,在阅读中学会理解应用,对比,有的教师心存疑虑,只让学生多读课文行吗?笔者认为:可以!但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多读的同时,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即教学生学会以情入境,用心感悟课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语言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若能与同学合作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把文章的内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自然能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产生共鸣,角色的喜,怒,哀,乐,言语行为就象是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这样能使语文教学的意义,得到升华。
语文教学通过用心感悟,可使学生获得情、智、美的熏陶,净化学生的思想境界,通过欣赏式的阅读教学,好词佳句的耳濡目染,至理名言的深刻启迪,布局谋篇的巧妙构思,可使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找准每篇课文可以引起谈话,讨论,交流,写作的切入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入情入境的氛围,或让学生口头说话,或让学生动笔抒发,任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形成一篇篇言情表意的口头作文或书面文章,这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文章写了些什么,而且要在阅读感悟中使学生获得情的陶冶,美的熏陶,智的启迪,涌动“我也能说,你也会写”的创作欲望,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对课堂教学来说,仅有好的开头还不能说是成功的一半,还要有好的结尾与之相呼应。对于这一环节的精心安排,会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笔者多年的工作来看,语文课的结尾可采取以下做法:
一、教师要建立全新的语文观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基础,是工具,这是几十年来人们对语文的普遍认识。诚然,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是客观存在,但是,我们在强调它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同时,却忽视了它的重要内涵——人文性。

语文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密相连。学生在学习语文,也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的熏陶,也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的文化。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其实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要尊重他们的生命体验,要引导他们从教材中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自觉地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既没有拒绝的权利,也没有选择的余地。要你学,你就得学;想让你怎样学,你就得怎样学;没兴趣,也得学;学得不好,还得受到肉体和精神上的惩罚。学生完全在教师的支配和控制之下,没有一点自主学习的权利,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发挥、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抓住重点,掌握要点。
        在课程结束前用较短的一段时间进行归纳,总结,总结语言要短小精悍,高度浓缩,画龙点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抓住重点,掌握要点,对所听课堂知识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课文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结尾的四五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比较疲乏的时刻,教师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进行一分钟即兴演讲,一分钟记忆比赛,一分钟课堂发问,一分钟课堂小测验等,这些做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大脑快速运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记忆思考整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收中欲展,埋下伏笔。
        课堂结尾处每紧扣主体设计一些必要的悬念,引导学生不断思维,力求做到收中寓展,隐线纤纤,为学生后继课程埋下伏笔,所设悬念应“悬而可解”,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在单篇教学的结尾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启发学生预习下一课,为上好下一课打下基础。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堂课的好结尾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在结尾时有意不把问题讲透,留有一定的余地,让学生思考,悟出其中的道理。或者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不忙于下结论,让学生下去再讨论,同时讲究结尾用语前根据课程主题,特点或用具有鼓动性,号召性强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感奋起来,推向浪尖,或用含蓄,深沉的话促人深思,让学生课后回味。
总之,通过实际教学笔者深深体会到,恰到好处的结尾对于一堂完美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的结尾,很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甚至会使已达到的教学效果付之东流,因此,教师要认真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结尾,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