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
无锡市新吴区鸿山实验小学 江苏 无锡 214145
【摘要】“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领域里最火的词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就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教学时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良好的课堂教学,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意识,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这些方面的提高都能够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材 思维 策略
自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就成了现在教育领域里最火的词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就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教学时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只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那如何提升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准确把握教材,是提升课堂教学的根基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所以,准确把握教材,是提升课堂教学的根基。
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时,正好被学校领导推门听课。课后董老师问我:“你觉得这节课上得怎么样?”我如实回答道:“不好。有些学生对方向就是一锅粥。”“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啊?”我摇摇头。董老师耐心地给我讲解到:“认识方面,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节抽象的课。虽然,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也局限于一些皮毛(有的只知道有这四个方向,有的可能知道太阳东升西落)。但很少有学生能说出正确的方位,哪个方向是东,哪个方向是北。在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方向时,教师应该直接、明确地告诉他们:太阳升起来的方向是东,落下去的方向是西。面朝东时,我们的右手边是南,左手边是北。同时,结合学生熟悉的教室环境,利用教室里的事物来帮助学习记忆。”听了董老师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没有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材,是导致学生没有学好的根本原因。在进行课前教学时,教师要完全对自己所要教学的教材进行充分的掌握,只有非常清晰的熟知课本,并且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加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相应结合,用学生能理解的话跟他们讲解知识,我想要是我准确把握了这节课的内容,课堂教学能更好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比现在好。
二、巧用学生思维,是提升课堂教学的关键
儿童在不同阶段,思维方面有着不可忽略的差异和转变。儿童的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例如,教师在读题时,学生就可以写对答案,而学生自己读题就找不到思路,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在每个课堂上,这是因为儿童的思维的发展,还有欠缺,不能够自己对应题目中的条件进行提取和分析,所以在读完题之后,任何有效的条件没有获得。作为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儿童的思维是处在发展阶段的。要能够理解他们,并且做出相应的对策、采取相应措施。儿童的思维是由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转变的。因此皮亚杰把儿童思维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岁前),2、前运算阶段(2~6岁),3、具体运算阶段(6~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既然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具有规律性,那我们的教学就必须按其规律来组织。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a+b)×c=a×c+b×c时。
我相信有很多教师包括本人,肯定是有疑惑的。就是学生已经把公式背得滚瓜烂熟了,为什么一到实际运用中就会出错,而且有些学生在教师一遍又一遍的指导下还是错。真的是让我们教师百思不得其解。今年暑假,有幸参加了徐斌小学数学教育思想高级研修班,许贻亮老师给我解了这个疑惑。四年级的学生处在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a+b)×c=a×c+b×c,这个字母公式对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让学生直接接受,对部分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其实,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来帮助他们理解并运用抽象的公式,并达到向抽象逻辑思维 转变。
教学过程:1、让学生依次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学生计算之后可以发现:前面两个图形的面积之和等于第三个图形的面积。
2、结合乘法分配律公式(a+b)×c=a×c+b×c,让学生找出a、b、c分别表示几?
结合具体的图形,通过求长方形的面积,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就能把抽象的公式理解并学会运用了,也就提升了课堂教学。
三、善用教学策略,是提升课堂教学的保障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型的学习,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学生已有的认识平均分的学习经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10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后有剩下1根小棒的过程,感悟到平均分后可能会有剩余的情况。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什么情况下要可以用除法计算?”随着学生的回答,接着追问:“平均分有几种分法?你会动手操作吗?”及时地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学生的思考。接着,让学生把10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把10根小棒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平均分后会出现两种结果:没有剩余和有剩余,重新调整构建对平均分的学习经验。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是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儿童的数学思维往往是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当中不断完善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正确地运用教材和生活,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数学的真正含义以及数学对生活产生的意义。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对于数学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因此应当着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准确把握教材、巧用学生思维、善用教学策略,可以提升课堂教学,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祝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