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智琴
西安市浐灞第一小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16
摘要:文本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参考教材的层次上,文本解读也不能只看重感知文章内容,忽略语文文本表达。教学语言应当充满独特魅力,而不是对教材进行照搬照抄。教师融入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很有必要,教师积极与教材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使语文教学从死板、生硬的教学形式中挣脱出来,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创造性教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
引言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解读文本既是教师一项必备的基本功,也是最显教学能力的一件事儿。一节课是否为好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看是否最大化挖掘了文本教学价值,让学生学有所获,而这恰恰取决于一个老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但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最苦恼的事就是如何吃准教材,解读出文本的个性目标。整个过程似乎没有方向与抓手,即便查阅大量参考资料,也只能肤浅地对文本进行粗略解读,从而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在解读文本时,充分运用立体思维,多角度地去认识文本、剖析文本,则有利于教师科学地给文本把脉,准确解读出文本的思想主旨和情感主题。立体思维法又称整体思维法或空间思维法,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学科角度对认知对象进行研究和分析,力求真实地反映认知对象的整体和这一整体与其他周围事物形成的三维认知的思维方法。
1小学语文教育中文本阅读引入的现状分析
1.1语文教育中文本阅读引入的意识不足
在小学阶段,很多教师怀着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会学生读书写字为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师教育观念落后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只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却无法专项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仅仅局限于汉语拼音和说文解字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广度。
1.2文本阅读引入的条件不足
语文学科是主要基础学科之一,学生面临着考试的压力,课堂时间不充分。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课堂时间分配,在无法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的情况下,学校应当注意在课时安排上给予教师一定的便利,以提高小学语文教育中文本阅读教学方法的成果,促进教学课堂有效展开。与此同时,小学在文本阅读教学方法上的资源不够充足也成为阻碍小学文本阅读教学方法有效开展的原因之一。
2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途径
2.1博览群书,广泛涉猎
中华上下五千年积累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文章语句精炼,蕴含丰富思想。教师自身积累丰富的人文素养,这是提取历史文本深厚内涵的金钥匙。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辱负重,他曾经面临着宫刑和死刑的艰难抉择,了解了这些历史才能真正体会司马迁的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历史名人文天祥面对敌人的高官厚禄,不为所动,遭受敌人的千般酷刑、万种折磨,仍然坚持抗争,文天祥有坚贞不屈的高洁品格,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心怀故国,他深情地向南叩首,这是感动千万人的事迹。要想真正读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语文老师应该对这一段历史有深刻认识。语文老师正确解读文本,自身必须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同时也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真正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文学、历史、艺术、科技、天文、地理、经济、政治领域,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博学鸿儒。
2.2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使用语文教参进行补充
独立阅读的过程使阅读者产生更深的感受,教师不能在一开始就阅读教参,这可能导致教师自身对文本独特的、个性化的解读被“扼杀”。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游黄鹤楼时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正要提笔之时,李白看到了崔颢的诗句,他越看越爱,对着诗句赞叹不已。可他却也无法跳出崔颢所写诗的意境,只好丢笔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们知道,每一位教师手中都有一本《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这一类的书籍能帮助老师对教材进行全面的解读。虽然教师用书会对文本有全面的解读,但是这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认识。教师必须要对文本有自己的解读,在此基础上阅读教参进行补充。语文老师必须要慎用教参,要知道文本解读属于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同的读者自身拥有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和知识背景存在很大差别。对统一文本的解读会产生个性化观点,而教参代表的是编者对文本的认识,虽然具有权威性,但不是绝对的。读者的阅读活动步步深入,这是阅读教参所无法产生的体验。
2.3立足教师视角,设计教学过程
要想提高文本解读的效果,需要从多个维度展开教学。上文中,我们谈到了从作者、编者、学生的视角,接下来必须涉及另一种视角——教师本人。一方面,教师作为主讲人,统筹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解读文本时势必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这是无可避免的客观事实;但是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活阅历、知人论世的能力又远远优于学生,因此从教师的视角展开文本解读,将会在某种程度上提升课堂的深度、广度,这对学生有利无弊。
首先,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了然于心,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善于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其次,教师需要对教学本身拥有清晰的意识,即通过解读文本,传递怎样的价值、实现怎样的目的,这是教学前必须认真思考的内容;最后,考虑学生的学情、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对难点深入解读,学生可以处理的问题一带而过。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教师第一步需要分析教学目标,判断教学重难点内容。针对本文,学习生字词、梳理文章大意是小学生可以自行解决的,无需花费过多的教学时间。了解周恩来先生的思想品质,了解国家当时的危难状况,重点掌握文章的主旨,通过掌握这些内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自主月的的基础上在进行二次处理,实现高效阅读。
2.4搭建表演平台
语文教师的价值在于点拨和引领学生,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走进故事,体会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搭建情境表演的平台,让学生在感知、内化和倾诉等一系列过程中,强烈地体验角色思维,在“双本合一”中抒发情感。
例如,《西门豹治邺》一文中西门豹果断迅速地“惩治恶人”一段可谓大快人心,故事中的情感也是丰富而强烈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感受西门豹在“惩治恶人”时的智慧。对于一些文本中并未写到的人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故事的情境进行设定,全方位地展开想象并补充,从而更好地落实情感体验。有的学生补充了西门豹在惩治恶人之后对乡亲们发表的演讲,有的学生表演了群众盛赞西门豹的画面。在整个情境表演中,学生经历了品味语言、形象再现、表演释放等全部的过程。这样,叙述性文本故事所蕴含的情感,随着语言文字一起冲击学生的意识,让学生得以与文本人物进行情感上的对接与共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必备涵养之一就是文本解读能力,对此必须要坚持终生学习的观念,真正做到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使用教参进行补充,此外还应站在读者、教师、学生的角度上解读教材,阅读大量文本,积累教学实践经验,勇于锤炼,逐渐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谭慧.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教文汇,2011(11).
[2]刘伟.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21).
[3]李世林.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教研版),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