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感悟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6期   作者: 马全伏
[导读] 依据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

        马全伏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第一小学
        摘  要:依据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提供自由的探索学习空间,关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灵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应该提供动手实践机会,促使产生创新思维。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主要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思考,分享自己的几点感悟,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性;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单纯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这就需要对以往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刻反思,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探索创新,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以新课程理念为引导,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采取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要解放小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倡导创新思考,关注新想法、新点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比较严谨,知识也比较抽象和复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通过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充满兴趣的参与学习思考,从数学角度去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以引导他们形成适合自己的系统学习模式,促使以创新视角探索学习,在数学学习中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第三,能够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学生具备这一能力,就会从多种角度思考解决数学题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1]。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2.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应该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要营造更加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学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促使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的时候,很可能会产生自己的疑问,此时教师要指导他们自主思考,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终通过实践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猜想,这样在深入理解掌握的知识的同时,也实现了创新思维上的培养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内容的教学中,数学加减法计算有很多方法和规律,学生可以灵活的选择运用,比如对于这个题目“100-28-32= ”,多数学生都会按照算式的顺序进行计算,先计算100-28=72,再用72-32=40,但有学生就运用了更加新颖简单的算法,将算式变化为100-(28+32),这样通过凑整十的方式,就可以更加简便快速的算出来,此时教师要提出表扬,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2.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教学的运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熟悉感,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习,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3]。例如,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内容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计算教室的面积是多大,这就是一个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现实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解决,比如有的学生会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运用长方形面积进行计算,也有的学生想到了其他的新方法,可以测量教室地板砖的长和宽,计算地板砖的面积,之后再数出教室一共有多块地板砖,也能得出教室面积的最终结果。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了灵活的分析解决,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3提供动手实践机会,促使产生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一种利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知识进行分析掌握的实践能力,其中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手脑并用的作用下,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创新思维,这样对培养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认识中,数学学习就是计算和解题,实际上数学与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不能盲目地学习,可以通过动手实践进行探索创新[4]。例如,在“角的认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通过研究不同的角度,思考角的分类都有哪些,比如有锐角、钝角和直角,另外还有180°平角也是不能忽视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展示了不同的角,在手脑并用的作用下,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活动更加开发和灵活,学生也从中获得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转变落后的思想认识,关注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个性化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指导和启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桥.探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51.
        [2]王霞.放飞思维 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之路上走得更远[J].名师在线,2019(32):19-20.
        [3]张宝.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64.
        [4]谭坤.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讨[J].亚太教育,2019(5):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