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决策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6期   作者:张柳莲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经济、文化水平日渐提高

        张柳莲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桥巩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经济、文化水平日渐提高。农村的教育也日益得到改善。但是农村的教育依然相对薄弱,农村的历史教学更是弱中之弱。面对着农村历史教学相对落后这一现状,我们要开拓思路,找准切入点。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效益。本文就目前农村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决策作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历史教学;农村学生;现状;对策
        一、农村历史教学现状。
(一)农村历史教师现状。
        农村的历史教师大多数是专业不对口。通俗的说就是“半路出家”,专业知识功底不深,整体素质不高,继续教育不足。农村的历史教师大多数是不管有没有“一桶水”,一用数十年,知识更新程度慢,信息技术素养差,教学、科研等业务素质低,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手段落后,效率不高。
        其次,许多的农村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认识不足。他们误以为,历史课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历史课就是“背多分”。只要引导学生把课文给读一读,重点知识给画一画,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背一背,练一练,就能取得好成绩。因而,老师在备课时只是备教材,熟悉课件,没有备学生。老师上课也是简单的“填鸭式”,没有学生参与互动,历史课上得索然无味。一堂完整的历史课,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声尽力竭,学生在课堂上睡倒一大片,教学效果更是差强人意。历史教师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尽心尽力的教了,成绩不好,那是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学生一代不如一代。
(二)农村初中学生的现状。
         一方面,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农村的初中生养成教育欠缺。很多常规性的好习惯几乎没有。比如课前的预习,课堂做笔记,课后复习,考试后注意查漏补缺的习惯都没有。只是单纯的依赖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成绩怎么可能提高?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农村初中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量非常有限,他们所接触的书籍除了书本就是练习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村初中生在中学以前没有读过历史书。他们有限的历史知识就是来源于电视剧与网络游戏。近几年来,农村小学实行了寄宿制,这些学生连电视剧也少看了,获得历史知识的渠道就更少了。一些基本的历史常识,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不断的补充。其次,他们的阅读能力很弱,特别是对古文材料,或者是阅读分析,他们往往需要老师反反复复的解释和分析才能明白。历史考试遇到古文材料题,就只能瞎做了。
        还有,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历史就是副科,成绩好不好,关键看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课。至于历史,考前背一背,及格就行。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尚且能读读写写算算,至于学好历史,能有什么用处?在这样的意识下,历史成了“鸡肋”般的科目了。
        二、提高农村历史教学的对策。
(一)要提高农村的历史教学,首先要提高农村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问渠哪来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历史教师要多加强对历史的自学和钻研,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游刃自如;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敬慕心理,从而使学生乐学,爱学。

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得文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了。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自学,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素养。多读一些权威性的历史巨著,例如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李近农的《中国近代史》、钱理群《毛泽东时代与后毛泽东时代》……。很多的历史书籍,在图书馆可以借阅,在互联网上可以查阅。其次,教育部门要多加强农村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拓宽农村历史教师获取学科知识的渠道。多开展有关的历史讲座,科研报告,让农村的历史教师有机会吸取他人的教学优点,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学校要开展、重视校本研究,让教师们在交流讨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寻求更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二)要提高农村的历史教学,就要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8世纪的法国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就是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可见,学习兴趣就是知识的入门钥匙。学生感兴趣了,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只有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照纲(考试大纲)宣科”,“照标(课标)宣科”,增加历史的故事性,才能把原来枯燥无味的历史课上得生动活泼。历史就是由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组成的。首都师大刘新成教授说:“现代的历史教学抽走了历史的故事性,使历史课本成为枯燥无味的文字堆彻。”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在上七年级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中“科举考试的变化”这一章节。考虑到的学生对“科举考试”这一常识了解太少,如果我只是简单的分析“八股取士的危害性”,实在是抽象难懂。我先用PPT展示了《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试》和《举子看榜图》,再描述当时贡院举人考试的情形,学生一下子被当时考试的新奇吸引了,连上课喜欢趴桌子的李欣同学也向我提出自己的疑惑了。我再用“找不同”的游戏让学生比较“隋唐科举”与“明代科举”变化,学生都纷纷举手。在总结“八股取士的危害性”之前,我又简单的穿插了《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个故事,学生从主人翁的命运感受到了八股考试对人才的危害,把原来抽象的历史意义变得生动明了。整节课学生笑声不断,兴趣盎然。对于提高历史的趣味性,我粗浅的总结为“四化”,就是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抽象的事情形象化;枯燥的事情趣味化;理性的事情感性化。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牛顿说过:如果说我看到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今社会,名家名师层出不穷。我们乡村教师更应该向名家名师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例如天津南开中学的马丽坤教师就总结创设情境18种方法,分别是历史人物法、虚拟人物法、文学材料法、时政材料法、走进历史法、走进生活法、走进角色法、走进现场法、走进展厅法、走进乡土法、设置悬念法,多种史观法、搜集资料法、影视资料法、形象比喻法、漫画展示法、图片展示法、朗读渲染法。[1]这些方法,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当然,学习名家名师的教学方法,并不主张照抄照搬。而是学习,挑选,找到一条更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的方法,否则就是邯郸学步了。
(四)加强农村学生学习的养成教育。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与学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参与和笔记,课后的整理和复习,老师上得再好,也只能是事倍功半。这就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笔记和整理、复习的良好习惯。当然,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是,水滴石穿,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能达到目的。
        以上就是我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相信不远的将来,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我们也该为此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浅析如何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