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初中地理“经纬”教学难点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6期   作者:庹敬东
[导读] 地理这门学科的综合性很强,

        庹敬东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五峰乡安城九年一贯制学校  442527
        摘要:地理这门学科的综合性很强,在世界政事、环境科学等方面会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知识点。但因为各教育机构的水平、教育模式、授教地理科目时的方法等诸多方面的有着局限性上的不足,所以初中地理授课教学仍有待提升。本文就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上的“经纬”内容进行教学上的探讨,对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教师施教时的授课方法以及课标内容的结合上等方面,提出紧扣课标、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充分挖掘教材、加强练习、激发兴趣的教学方式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经纬度;教学难点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关于教材中涉及的“经纬”概念一直在困扰着很多师生,且经纬线、经纬网应用、经纬度的内容也是初中地理的重点与难点。若仅以平平淡淡讲述方式向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那能真正学懂、学会的学生人数仅仅只会有一小部分。根据学生反映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时,出现的诸如:预习时看不明白,听课时迷迷糊糊听不明白,做题时就不会做等问题便成为了教师的教学难题,本文就从原因找结果,一步步探讨如何把“经纬”内容教好,让学生学懂,学明白。
一、很难学懂“经纬”内容的知识点的原因
(一)“经纬”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与学生长期的思维模式互相矛盾
        在从小学迈向初中这个过渡的时期内,由于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其空间概念并没有形成,对一些抽象的思维方式难以接受,而地理中经纬度的知识则比较抽象。因此老师对课程内容哪怕精心设计,课堂上细心讲解,整体感觉教授的不错,但学生大部分仍然如同水中捞月,茫然不解。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意思是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去发现经纬线的特点,归纳经纬度的划分方法,并用经纬网定位。但是地球上本来不存在这样的“线 ”,经纬线是个抽象的概念,加上地球上人为划定的点线让学生摸不到头脑,教学始终收效甚微。
(二)原有经验影响新概念的接受
        纬度与经度的规定划分与学生之前学习到的方向划分不一致,导致学生在学习经纬度知识时无形中被已有认知或经验干扰到。因为学生从小学起就学习了辨别地图方向时所记住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别口诀,而经纬度则是由不同的规律来分辨的,所以学生往往不自觉的按照原有经验学习判断,从而得到错误的答案。这种错误的发生则需要清楚是学生在标注经纬度时,对经纬概念学习理解的不够、不明确如何划分经纬度的界限,且对区分经纬线的习惯没有养成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


二、突破“经纬”教学难点的方法
(一)紧扣课标,充分发挥
        因为一直使用的教学方法没有为学生塑造出空间想象力,所以我们需要适度的改变过去先讲知识点再去做练习的传统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再做发挥,即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改变加减删增、加工和整理,另外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有针对性、有建议性的教学材料,让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适合教学氛围环境。做到这一点需要注意,教师为避免选材的盲目性,必须做到对课标熟悉、与课标紧扣性一定把握好。
(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营造学习氛围
        初中的学生普遍有很强烈的表现感,在教学授课时,适当调动学生,对学生积极接受新学识、新概念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比如,课堂上允许学生非常喜欢参 与的课堂教学方式“抢答”,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在经度教学中的有一个难点:判断一处地方所位于的东西半球位置来学习对东西经度的划分,那么先可以让学生明确经线值概念来定位——2O°W以东至 160°E以西为东半球,其他则为西半球。之后再课堂上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学习这个知识点。指定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位置处于西半球则举起来左手,在东半球则举起来右手,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们的思路也会紧跟节奏,那么教学效率也就得到很高的提升。又比如,让学生们分组观察地球仪,提出问题,用经纬度来确定某一位置,老师则在旁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本堂课的知识点,带领学生动手动脑探寻各自的特点,并通过讨论比较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的研究性、开放性与实践性,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关于重难点的突破,教师的适当讲解,课堂检测又把知识点具体划分。【2】此外,增加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因此,教师应该博古通今,具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灵活运用多媒体,通过 PPT、短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地理课堂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可以使课堂与现实紧密结合,增加课堂容量,开阔学生眼界。
(三)注重基础,明确概念
        在经纬度教学时,关于概念问题是很重要的,很多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往往是一知半解,不明确经纬度划分的界限,这样就造成了做练习题时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诸如此类问题,老师应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科学有效地归纳总结出问题点和提炼相关知识点来帮助学生。此外,老师需要让学生先明白一点,那就是“先认经纬,再辨方向”,然后需要牢牢记住口诀——“纬度有南北,经度有东西”。配合相应的教材资料概念辅以简短的口诀,让初中生更容易接受经纬度的知识点与相关概念,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相应的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反复强化,增加知识点梳理,做好笔记
        在明确问题,找到方向,然后经过诸多授课技巧后,也会出现小部分学生学习后仍然处于对知识点混乱矛盾的状态,所以老师需要整理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做成笔记的形式,若是允许,还可以录制重点知识的相关小视频,上传至学生群,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加以温习。
结语
这样通过优化教学方式会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停改变的,教学的技术手段也在与时俱进,所以突破“经纬”教学的难题,所想到的方法也肯定会有不断的更新迭出,这仍需要教师们依据各自的情况不断寻求最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孙明山. 浅谈"经线和纬线"的教学方法[C]//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0.
[2]季学军. 经纬线不再深奥——通过角色呼唤让学生做课堂主人[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7, 000(003):86-87.
[3]王金泉.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J]. 俪人:教师, 2016, 000(010):P.7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