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
湖北省宜都市杨守敬中学
摘要:剪纸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它来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并且具有装饰性强,造型丰富多彩,风格简单质朴等明显的艺术特点。随着我国的发展,我国在国际舞台中的表现也愈发的突出和明显,这就导致了许多外来西方文化正在不断的冲击着我国的文化体系,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挽救民间文化遗产十分必要,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学校作为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教学场所,有责任承担起继承与发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义务。为此,本文将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例,以剪纸艺术的教学价值和意义为依据,从创设教学环境、创新教学形式,拓展课后延伸三个方面探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剪纸教学的系统性组织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 剪纸教学 组织研究
一、在初中美术中开展剪纸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一)能够发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民间文化
剪纸作为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的都是各不相同且丰富多样的,北方的剪纸艺术具有粗犷、深厚的艺术特点,而南方的剪纸艺术具有细腻、清秀的艺术特点,但是风格各不相同的剪纸艺术之间的共性就是同样都来源于古代劳动者的生活当中,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因此,在初中美术中开展剪纸艺术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剪纸艺术和制作剪纸的过程中体会剪纸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从而促使中华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剪纸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包含了折叠、阴阳双刻、刺孔等多种方法技巧,并且每种剪刻技巧中所蕴含的价值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初中美术中开展剪纸教学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手脑互动、培养学生的手工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制作剪纸、欣赏剪纸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感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剪纸形式,发展良好的心性,使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剪纸教学的系统性组织策略
(一)创设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剪纸艺术的魅力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若想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就可以从教学环境入手,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利用多彩多样的剪纸作品装饰与布置教室,为学生构建一个专门的剪纸艺术教室,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使学生在环境的作用下,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剪纸的艺术氛围当中去,从而萌生出制作剪纸、欣赏剪纸艺术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便捷的优势,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对比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剪纸艺术,深入的理解与感受剪纸艺术的特点与魅力。
例如,在教学“笔墨千秋”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唐代书画家韩滉的《五牛图》中的“牛”与剪纸画中的“牛”分别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对比两种“牛”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剪纸艺术所特有的平面性与装饰性的艺术特征。不仅如此,教师还可在为学生展示剪纸艺术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之相配的传统民族音乐,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促使学生感受剪纸艺术色彩对比强烈、线条流畅、形象简洁等“符号化”特征。
(二)创新教学形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由于大部分的初中学生都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正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的重要阶段,并且普遍具有“求新、求异、求趣”的思维特征,其动手能力和自我表现意识较强。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具体特点,将剪纸艺术和学生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剪纸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剪纸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可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时,针对学生的兴趣偏好,在剪纸教学中适当的卡通、动画元素,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使剪纸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更加具有活力性;另一方面,在教学形式上,教师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重点,首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剪纸创作,并利用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自由的交流和讨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的感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教师在为学生示范剪纸操作技巧时,要合理的进行拓展和延伸,例如,可将黑白装饰画、泥塑、木刻、陶艺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与剪纸进行结合,促使学生对剪纸艺术形成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最后,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剪刻技法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传授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创作方法,促使学生掌握具有个人特色剪刻技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拓展课后延伸,放大剪纸的学习效应
虽然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最主要的教学场所,但对于剪纸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剪纸技巧并不是唯一的教学目的,其最为主要的教学理念在于促使学生创造出具有创新性和创造力的艺术作品。因此,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和教学活动组织者的人民教师不应将教学眼光局限在课堂教学当中,而是要注重课外的拓展与延伸。
例如,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互联网了解中华剪纸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艺术创作。或者,可在班级中或学校里开展剪纸艺术兴趣比赛活动,并将优秀的剪纸艺术粘贴到班级或学校中的展示墙上,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剪纸兴趣,放大剪纸的学习效应。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中开展剪纸教学不但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丰富初中学生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对学生综合成长、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重视剪纸教学活动,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课后的延伸与拓展,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剪纸教学体系,促使学生通过初中美术剪纸教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怡然.初中美术剪纸课程教学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7.
[2]周遐.民间剪纸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管理[D].江苏:苏州大学,2014. DOI:10.7666/d.y2742551.
[3]徐念.初中美术课中的剪纸教学[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0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