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珠
福建省泉州市河市中学
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时代的核心价值追求。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追求。“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方式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基于生命观念的课堂教学,实现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探究能力的提升,培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承担社会责任。”基于这点认识本文以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学教学内容为例,阐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教学策略探索。
一、构建核心概念,渗透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基于大量的生物学概念而抽象处理的生物学观点和思想,具有较强的整合性和统摄性,是实现其他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构建核心概念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如在病毒内容的授课小结中,利用希沃白板的功能将病毒的重点学习内容以概念图的形式层层展开,让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思考、回顾。如图:
通过以上概念图的构建学生能较好地对知识进行整合,将零散的生物学知识串联起来,对生物事实进行抽象概括,形成知识框架,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生命观念。
二、组织探究,发展科学思维,促进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生物学实验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里以“发现我们身边微生物”为例,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首先,创设生活情境,利用当前新冠肺炎大流行事件为背景,家家户户、公共场所等都要进行消毒,出门要佩戴口罩,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消毒?为什么要佩戴口罩?手上是否存在多种微生物?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思考达到“我们身边有微生物”,“如何证明微生物的存在?”这样一节探究课就开始了。
从热点内容入手,从课外引到课内,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灵动。
接下来,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从中明确实验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实验方案要能够获得实验数据,如菌落的形态、数量和颜色等,同时设计实验表格,最后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并记录好实验现象。这一过程除了我在基于课堂教学内容提供的实验材料外,还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鼓励学生们动手动脑来进行探究,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在自主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点,为发展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奠定基础。
最后对结果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生活环境中处处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前面所做探究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缺陷等,如何进行改进?让学生从结论、反思中得到科学思维的提升。
教师通过组织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还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发展,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三、丰富生活经验,承担社会责任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激励学生积极探究生物学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好生物学的信心。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生物学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逐步分析和解决与生物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活动中,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进一步探究微生物的存在环境,学生了解了微生物生殖和培养过程,懂得了为什么要勤洗手、多通风的道理,丰富了生活经验,同时也能增强社会公德心,养成不随地吐痰,不随便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的文明行为,使学生有主人翁意识,承担社会责任。
生物学与人类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生活中处处是生物学,将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生物学知识与人类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存在感。学生就能学会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事件或现象。学生体会到应用生物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四、结语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涵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核心素养引领生物教学,而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关注生活等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的生命观,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满足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品质及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