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微课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6期   作者:龚梅衡
[导读]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龚梅衡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扶绥中学 532199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及推动教学改革综合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本文主要立足高中生物教学,就“微课”的践行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践行意义;践行策略
        引言: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辅助性教学手段,“微课”由于趣味性强、主题性突出、学生参与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打破传统课程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课前预习阶段应用剖析
        学生课前预习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对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和考纲重点内容,在综合考虑学生认知规律和实况的基础上,进行“课件”的制作和上传。学生可根据教师制作的视频,在结合课本内容和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预习,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标注,亦或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资料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解答。最终,在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基础上巩固所学知识,全面提高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质量。
二、课堂导入阶段应用剖析
        “课堂导入”作为当前常用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探索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目前新课改下教师为取得预期教学成效所选择题的重要举措。为确保“课堂导入”践行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师可借助“微课”进行课堂导入。如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预设的教学目标,通过借助互联网将搜集到的资料整合成视频,由此将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确保学生课程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例如《群落的演替》一课,从某方面来讲这部分内容是前面所学内容《群落的结构》的延伸。因此,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始前,为加深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可在视频播放前询问学生诸如“为什么要退耕还林?”、“退耕还林对群落机构有什么影响?”等趣味性问题,以便于在激发学生的观看欲望和探索兴趣。紧接着,通过播放从网上搜集到的群落演替的相关视频来让学生明白,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其本质是什么。

也为“爱护环境”意识的塑造打下坚实基础。
三、生物知识体系构建阶段应用剖析
        由于高中生物知识点多、繁杂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这不仅影响学生学习质量,而且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借助“微课”来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也是目前教师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可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播放一些与课程教学有关的音频作为背景音乐,在渲染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带领学生走进课本,引导他们快速地投入到课程学习当中。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围绕课程知识进行观点分享和课程教学活动的总结,由此在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同时,帮助他们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进行《DNA 的复制》课程教学时,作为遗传学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微课”将“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和特点”以动态视频的形式直观化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后结合在黑板上列出的知识架构,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为后续相关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延伸阶段应用剖析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课堂结束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各不相同。为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拓展学生学习知识面,教师需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实况,制作不同的“微课”视频,以便于在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满足不同学生的知识追求,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在课后延伸阶段,教师可利用“微课”这一辅助性教学工具对生物课程知识进行适当延伸和拓展,如在进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教学时,教师需根据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的掌握程度,制作不同的视频内容,如袁隆平杂交水稻、中国荷斯坦牛等视频。实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有机结合,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确保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微课”的合理化应用在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将其合理应用于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是目前改善学生课程学习质量,提升生物科学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改革。
参考文献:
        [1]江婷婷. 微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2019,12(12):122-123.
        [2]张雨淳,刘元霞.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成才之路,2018,12(29):182-183.
        [3]孙曙辉,刘邦奇,李雯雯.智慧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23):104-109.
        [4]张岩芳,徐海湖,张建东.互联网 + 背景下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研究 [J]. 课程教育研究,2018,12(24): 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