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如何提出优质问题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6期   作者:孙瑜
[导读] 提出一个优质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孙瑜
        山东省肥城市凤山学校 271600
        【摘要】提出一个优质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它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有利于发展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从思维的角度来观察和认识世界,从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关键词】优质提问;最近发展区;思考时间;连接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其中在十八个基本要点当中的批判质疑和问题解决中都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辩证地分析问题;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而现实课堂中的学生们却在机械地回答问题而不是主动提出问题,提出一个优质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它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有利于发展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从思维的角度来观察和认识世界,从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一、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大多数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每个班级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再兼用其他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据统计教师平均每天要问200——300个问题,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事实或内容的低水平、表层式问题,[2]无法真正触及到学生的思维细胞,只是在做知识的搬运工,课堂中的师生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转变。另外通过统计分析,在大部分的课堂实录中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断断续续的或者连珠炮似的提问占据了课堂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二,这样导致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意愿大大降低,学生主体地位实质被教师的话语挤占,退而求其次成为课堂的配角。这种追求“统一化”“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必然呈现“一刀切”“齐步走”教学效果,对于学生个性发展将会带来长远的影响。
        笔者试以省级一师一优课综合实践活动《摄影有技巧》、泰安市优质课《剪小树林》为例,阐述优质问题设计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要凝练  思维要提升
         课堂教学讲究螺旋上升、循序渐进,教师将问题分解得过于琐碎,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狭窄的空间里,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如:教师在执教山东科技出版社五年级下活动1《摄影有技巧》,为了揭示活动内容,提出了以下问题:
        “同学们拍过照片吗?你是用什么拍照片?还有吗?有的同学还可能采用微单,单反,对不对?这张照片是谁拍得?这张照片是谁拍得?同学们,我也拍了照片,想和大家分享我拍的照片,想不想看?知道这是哪里?这是什么时候?”
        导入时间接近5分钟,教师提出了12个问题,这些问题无序、杂乱、重复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把这12个问题转化为一个问题:“这些作品都是同学们拍摄的,请作者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照片留给你怎样的感受?”这样提问能够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在交流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气呵成建立优质问题的观念。
        通过“是什么?”“怎么样?”这样的核心问题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表层式问题要剔除  阻碍学生思维提升
        在现实中,很少一部分教师课前准备焦点问题,大部分还是习惯用传统的方法提出很多简单的、回忆性问题来指导学生复习。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变得肤浅,而且不会进行推理、质疑。
        如:有的教师在执教山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剪小树林》时,提问了一下问题:“咱们已经学过了对折剪纸,对不对?看到了树林,同意吗?请你去展开吧!大家来看,是不是一片小树林呢?”这种不用回答就暗示答案的问题是无效问题可以不用提出,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任何帮助,应该剔除,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


         四、准备优质问题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一)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内容选择核心问题
        课前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与本课主题活动相契合的问题,为学生扫除障碍、搭建桥梁、建构知识做好铺垫。
        1.主题性问题,激活思维。
        综合实践活动都有主题活动。当教师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后,可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立足不同课型,采用调查、分析、研究、实践、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同时通过主题式提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调查学生的前概念并激活其思维。
        2.预设性问题,激发想象。
        对实施的活动进行预测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策略。预测不是乱猜,而是教师有意识地设计问题,学生根据语言提示,有理有据地发挥想象、展开预测。
        (二) 课中,聚焦连接点,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课堂上,教师要以焦点问题为抓手,利用思考时间1和思考时间2引导学生深度思考。[3]
        1.活动前提问,了解思维的多少。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有了真实体会才能表达的一门课程,来不得半点虚伪和假象。活动前的提问,目的就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概念,为新课教授奠定基础。教师在活动前提问,引导学生合情、合理、合境地去回答,老师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课堂效果。
        2.关联处巧问,发展思维的广度。
        教师在新旧知识关联处提问,有利于学生螺旋上升式地学习知识。教师在关联处合理提问,有利于学生通过联想、分析、归类等思维活动实现对主题活动知识的系统化。
        3.生成处追问,增加思维的深度。
        受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周边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课堂中会出现很多生成性资源。教师应紧扣课堂生成点提问,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并将其思维引向深处。
        (三)课尾,回归教育本真,发展思维的创新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维成果,并具有独创性。 [4]
        1、评价性问题,寻找思维的冲突点。
        评价是学生与作品交流、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表达自我想法的过程。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评价中会对自己制作、发现、探究的问题有更广、更深、更独特的理解。教师在设计评价性问题的时候要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发出不同的声音。
        2、延伸性问题,发现思维的生长点。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思维的终止,且学生的思维也不应局限于文本之内。课堂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性问题,帮助学生突破固有思维,发现思维新的生长点。
        综上所述,优质提问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路径之一,其中高阶思维或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学习、实践如何在课堂中提出优质问题去激发学生的不同思维的火花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走进“核心素养时代”   华夏教师  蒋建华[J] 2018-01-01
        [2]杰姬阿克里 沃尔什 贝丝 丹克特 萨特斯.优质提问教学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8)
        [3]中学生写作能力——结构、发展特点和对写作成绩的预测  北京师范大学  学术论文数据   王可[J]2007-05-01
        [4]《综合英语》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出处  昭通学院学报  吴英梅 [J] 2014-06-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