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寒山校区 215011
摘要:让生活拥抱道法,用道法滋润生活,在小学道法教学中践行“生活即教育”理论,具体包括以疑启思,创设问题情境;生动形象,创设语言情境;运用电教,创设直观情境;表演激趣,创设乐学情境;动口动手,创设迁移情境。这些对于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情境课堂??初探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教育从书本中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使教育全面贴近、融入生活,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进而踏进教育的最高境界,造就出完美的人”,这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不谋而合 。
笔者在长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坚持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努力创设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形象直观、形真情切意远,并且寓理其中,对于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一、以疑启思,创设问题情境
教材图文并茂,既有真人真事说明,又有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但学生往往一时兴奋,“读”性大发,不求甚解地通读一遍,这样只知皮毛,根本谈不上思想教育。对此教师应投石击浪,巧设疑问,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辨明是非,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譬如在教学《劳动最光荣》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同学们,课间我听三(1)班的两位同学在争论:世上什么最光荣这个问题,一人说:‘钱最多最光荣’,另一位则说:‘劳动最光荣’。二人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说到这里,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了“___什么最光荣”。然后问学生:“到底什么是最光荣的呢?请大家把书翻到30页,认真读读课文,读后,评一评,谁说得对,理由是什么?最后在黑板上填上这个空。”我接着说:“同学们,今天三(1)班的班主任洪老师刚好在我们班听课,课后请同学们将你认为劳动最光荣的理由告诉洪老师,让她回去告诉那位认为钱最多最光荣的小同学,好吗?”学生兴味盎然。这时我又继续设疑:“既然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只有劳动才是最光荣的,那么哪些事情是可耻的呢?作为我们小学生,又如何去面对这些呢?”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学生们的热烈争论,大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势。这种扩散性提问,创设了意境,有助于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生动形象,创设语言情境
教学语言是学生最重要的刺激物,如果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就令人感到味同嚼蜡。因此,我们应该把生活中活生生的语言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感受中,加深印象,引发思维,从而创设最佳的语言情境。
例如在教学《为父母分担》一课中,我曾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为学生描绘了这样一幅画卷:“清晨,当森林和大地还在沉睡,有一个小女孩却蹑手蹑脚地下了床,轻轻地来到厨房里,洗几个山芋放进锅里。于是袅袅炊烟升起,小女孩幸福地微笑着:不知有多少个清早,她都是这样默默地煮着早饭,她想让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多休息一会儿。放学后,她一放下书包,就去打猪草、喂鸡鸭,家里的事情她总是抢着干。夜晚,当别人开始进入梦乡时,小女孩仍坐在台灯前细心地演算着一道道习题……”通过这样的描述,学生头脑中就形成了一个关心、体贴父母的好孩子的形象,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三、运用电教,创设直观情境
在情景教学中,如录音、录像、幻灯、投影、VCD、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媒体,再配合老师的讲解,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充分发挥两个信号系统的运用,能够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直观情景,变呆板为生动。
比如在教学《学好各门功课》一文中,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投影出五(1)班刘燕的一张素质发展报告单,让学生逐一浏览上面的各项评价内容及等级,学生看后啧啧称赞:“哇塞,各门功课都得优,真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师再指点学生看下面的特长及特别表现记载栏,他们更是赞叹不已:“哇,全省小学教学竞赛一等奖,两篇作文登在《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上,校演唱队的佼佼者……”在学生的一片赞叹声中教师再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解说:“刘燕同学真是一个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棒的好学生!现在让我们跟上大队部‘小灵通’的步伐一起去对刘燕进行一次专题采访。”
然后教师打开课前录制的视频,相机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听‘小灵通’、刘燕及刘燕班主任王老师所说的话,话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这样才有的放矢,个个畅所欲言。这种电教手段的配合运用,能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开始,再进行抽象思维,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
四、表演激趣,创设乐学情境
获知犹如进食,味美则食欲大增。教师讲课若能“添味加料”,以趣引思,学生则“胃口大开”。比如在教《独立完成作业》一课时,课前我曾找了三个小朋友让他们分别扮演张浩、张浩爸爸,张浩妈妈。课中,我说:“有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名叫张浩,看,他现在正坐在家里做作业呢。”同学们齐刷刷地将目光注视着“张浩”,这时只听张浩说:“妈呀,这道题我不会做,你来替我写上吧。”扮演张浩妈妈的小朋友连忙放下手中正在织着的毛衣,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张浩”跟前说:“乖宝宝,让妈妈来替你做。”写好后,“妈妈”又回到原来的地方继续织毛衣。“张浩”又抓紧做后面的题目。“爸,这个题目你来替我答。”“乖儿子,爸就来!”。“张浩爸爸”赶忙放下手中的书,一个箭步跨到“张浩”跟前,拿起笔刷刷几下就答好了。
这种入情入境的表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整节课都在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运行。
五、动口动手,创设迁移情境
道法课要想教得好,务必要求教师在更新知识的同时更新观念,更新教法。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换转视觉选取活泼、意蕴深的素材,是提高道法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方法之一。
我在教学中发现若将美术中的拼拼画画、语文中的编故事写话等教学方法纳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学《讲文明,懂礼貌》一文后,曾拿出小猫、小狗、小羊三种小动物要同学们模仿此文,围绕着三种小动物之间发生的事,说明小狗以前是怎样得傲慢无礼,后来又是怎样变得讲文明,懂礼貌的童话故事。这样,适当运用迁移学过的其它科目的知识来教学,除了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外,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外,还能促使其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总之,坚持“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思想引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情境创设的形式是多样的。只要我们树立全新、接地气的教学观,就一定会探索出一条开放型、多元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路子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约翰?杜威著,赵祥麟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胡国枢著.《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6]胡国枢,童富勇著.《陶行知传》[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