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积极生活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6期   作者:李梅
[导读] “人类积极心理学”是激发人类天性中的积极心理来增进我们幸福感与自我实现感的学科。
        李梅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中学,四川广元628000)

        关键词: 积极心理;个人成长;爱情婚姻;成长教育
        摘要: “人类积极心理学”是激发人类天性中的积极心理来增进我们幸福感与自我实现感的学科。让我们要学会用共情能力与利他心理来提升情商,站在更高的维度来指导当下的行为,获得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乐观地看待世界,从更高维度去思考问题,用心去拥抱明天,情绪就会变得更积极;让我们从整个人生旅程出发,在“个人成长”“爱情婚姻”“亲子养育”这些重要的人生阶段,了解了如何才能获得幸福,也会感受到更多幸福。

正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无数人与人、人与物构成的网中,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与这张网密不可分。从出生开始,我们拥有父母的陪伴、家庭的温暖,逐渐开始认识一些小伙伴,开始上学读书,进入了一个集体。通过十多年的学习,我们进入社会,开始逐步独立生活。我们为事业打拼,寻觅爱情,结婚生子,为人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同时,养护年迈的父母。孩子逐渐长大,走向独立,我们也开始衰老,最终与世界告别。
一、那么如何从小培养积极心态?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曾在书中说过:成人的心理有一部分是孩子心理的演变,另一部分则是来自生活的体验。个人成长阶段,是我们培养积极心理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能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仅能让我们更好面对认识自己和世界,还能让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走得更顺畅。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如何培养积极心态呢?

   (一)要培养自己的共情和利他心理。
        共情,意味着我们能学会从对方角度出发,去感受他的喜悦和痛苦;而利他,则是在共情的基础上,做一些对他人有利的事情。人生来就有自我防卫心理,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是我们祖先遗传下来的本能。有时候,这种自我防卫如果不加控制,甚至会变成别人眼中的自私自利。这个时候,如果孩子能在父母、老师的帮助下,意识到自己行为中的不妥之处,就会从中学会共情,懂得利他。
   (二)是要学会信任别人,同时不辜负别人的信任。
        在社交网中,没有信任,就没有稳固的关系,内心也就会滑向阴暗的角落。我们越成长,越会觉得世界很复杂,社会很复杂。我们信任别人,别人未必就能信任我们。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不是所有的信任都能有好的回报,我们会面临欺骗甚至背叛。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是放下信任,去怀疑全世界,还是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有我们值得信任的人呢?当然是后者。吃亏是福,但吃一次亏,我们就要长经验,长记性,去总结,避免下次再踩同样的坑。如果我们遇到了值得信任的人,那自然要好好去对待他们,因为他们能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积极面,就像遇到了一个阳光充足的好天气。
         二、如何提高婚恋的幸福指数?
         过了青春年少,我们就要面临婚恋、家庭这个全新的旅程。可以说,爱情与婚姻是我们与父母之外,第二个深度连接的关系。所谓深度连接,就是双方会长期陪伴,会有亲密行为。爱情是婚姻的序曲,是两段人生的碰撞,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完整的,我们的幸福会因此缺失。而婚姻则是两个家庭的结合,需要承载更多责任与亲情。
        在西方个人主义思潮下,越来越多人选择单身或者同居,而不结婚。这样也无可厚非,因为爱情一旦涉及到家庭责任,就会更加复杂,如果内心不够强大,难免会有阴影。实际上,在爱情和婚姻中,有一些共同的原则,遵守这些原则,可以让我们的情感生活更加和谐。
   (一)是要彼此尊重。

比如两口子经常吵架,未必就表明他们感情不好。如果他们吵架是放在解决具体问题上,比如孩子应该怎么教育,才能更加优秀,而不是互相责备,说你看你是怎么教的孩子。也就是说,我们要围绕问题来进行争论,而不是基于情绪去指责,这就是尊重的一部分。
   (二)是宽容。比如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双方分歧很大,那我们能不能保留这些分歧呢?你用你的方法教育一阵子,看看效果,我用我的方法教育一阵子,这样用事实来说话,用时间来过渡,就是化解分歧,增进感情的方式。
 
        三、那么如何让孩子变得乐观而优秀呢?
        当我们有了孩子以后,家庭的重心会突然转向,我们的心理也会转向,在亲子养育上投入更多心血。如果夫妻双方能够目标一致,共同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在抚养过程中沟通、协作,也会滋生出更多幸福感。而在这个阶段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
        童年时期是培养幸福能力的黄金期,因为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所以需要父母更多协助。我们经常会听到别人说这个孩子有教养,那么教养背后,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在这里,我们将父母的教养风格分为四类,这四类分别是:权威型、放纵型、忽视型和专制型。
        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控制,但接纳孩子的调皮捣蛋,让孩子有一个相对大的自由空间,这是权威型教养方式。
   (一)从0到3岁,是孩子的认知期。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婴儿的心理和他们的身体一样,就会开始萌芽。在这最初的18个月里,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安全感。如果他们受到了惊吓却无人保护,那么他们就会觉得世界是不安全的,是险恶的,父母是靠不住的。这18个月是孩子塑造信任心理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全面呵护。
        3岁前,孩子渐渐有了独立意识。这个时候,父母要有耐心,要宽容,要恰当地去引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小孩子对所有事情都很好奇,有时候父母一不注意,他们就跑到危险的地方。大部分家长要么大声呼喊,要么拉过来打两下,小孩子直接就哭了。这种情况下,孩子长大了,容易没有信心。因为他们自己曾经想主导的事情,被家长粗暴地打断了。孩子还会因此继承家长这种坏脾气。
        那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探索,鼓励他们的探索行为,同时小心的保护他们,防止出现意外状况。如果孩子的行为会违反交通法规,我们要用他们听得懂的方法来教育。比如,孩子不懂事乱穿马路,我们要赶紧过去保护,然后告诉孩子这样过马路会很危险,如果被车撞倒了,小猪佩奇就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总之,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去和他们沟通,而不是使用暴力,孩子才能更好的接收。
   (二)从3岁到6岁,是孩子的探索期。
        这个时候,孩子对生活着的世界会越来越好奇,他们想要跑遍身边每一个角落,建立一幅属于自己的地图。父母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去了解这个世界,建立一些有意义的小目标,比如培养他们养成早上读书的习惯等等。
        孩子想去做的事,比如想去旅游,想去学舞蹈、学唱歌、学画画,要尽力支持。这时父母如果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限制,孩子就会逐渐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心。这样还会给孩子心理上形成一种特别不利于创造力的内疚感,他们会这么想:是不是我不好,我太淘气了,让父母生气了。所以,6岁前,要鼓励孩子去多多尝试,即使不能发现孩子的天赋,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其实从我们整个的人生旅途出发,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孩童时期是成长,为人父母也在成长,在成长中我们不断寻找天赋、创造力和智慧,去帮助别人,收获自信的同时,也收获了幸福。正如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告诉我们的,积极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信念。它相信,人性可以是善良的,人情可以是美丽的,人欲可以是积极的,人生可以是幸福的!


资料来源:【M】阿伦·卡尔的《积极心理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