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动课堂 · 乐动花绳·舞动“五育”      ——“五育并举”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6期   作者:张耀明
[导读] “五育并举”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

        张耀明  
        成都市龙泉驿区黄土小学   610108
        【内容摘要】
        “五育并举”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学校的使命。黄土小学校以龙泉驿区“五育并举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契机,不断探索“12345”“五育并举”特色学校创建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五育并举   特色学校   花样跳绳  和悦课堂
        一、剖析优劣,问诊发展
        通过专题研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全面剖析学校特色建设的优势和劣势,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特色学校建设。
        (一)优势分析
        1.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为落实学校“和信”教育理念,初步构建形成了以培养“人格力、学习力、创造力”三大素养为目标的“三和”课程体系,即:“和雅”课程——目标指向人格力的培养;“和悦”课程——目标指向学习力的培养;“和乐”课程——目标指向创造力的培养。
        2.和悦课堂模式初步成型。“和以润德,悦以启智;学思相和,知行相悦”为特征的“四探究”和悦课堂模式初步成型。即“自主探究—互助探究—展示探究—拓展探究”四步教学流程。和悦课堂包含了“尊重生命、和谐包容、张扬个性、多样发展”等教育智慧。
        (二)劣势分析
        1.学校发展定位前瞻性不够。学校在“五育并举特色学校”的创建上虽然形成的方案,开展了各项层次不同的创建活动,但由于缺乏专家团队的引领,对学校内涵发展理解不到位,措施不具体,导致创建活动众多,但特色不突出。
        2.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有待深化。教师校本教研形式化效率低,学习氛围不浓、创新意识不强,“五育并举”还没有深入人心,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明晰思路,导向发展
        明确了学校优势和劣势,在专家团队的引领指导下,确立了学校特色“12345”建设思路。即:
        围绕一个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力求“品格教育见成效,和悦课堂有特色,花样跳绳影响,劳动教育有范式”,形成“单项争第一、整体创一流”的五育并举模式,产生一批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知名教师,全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五育并举特色模式。
        突出两大特色:和悦课堂铸造绿色质量、花样跳绳特色全市领先。
        培养三大素养:人格力、学习力、创造力。[1]
        落实四化标准:管理标准化、德育一体化、质量绿色化、发展特色化。
        实施五大工程:立德树人工程、课程建设工程、教学改革工程、队伍建设提升工程、智慧校园工程。
        三、精准施策,促进发展
        (一)立德树人为先导,营造“五育”氛围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以“品格教育”为载体,构建学段衔接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系,改革德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发挥学科育人、探索全员育人的有效途径。


        2.探索创新校内、校外德育实践活动途径,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推动德育创新。
        3.探索新型德育工作协作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合作的德育工作网络,优化育人氛围。
        4.探索科学多元化、个性化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德育评价方式方法,引导和促进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形成以“五育”为标准的“和雅少年”评价体系。
        5.建设“五育并举”校园文化,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育人环境,突出文化育人功能。
        (二)课程建设为主线,提升“五育”品质
        1.以和润德,涵养品格。“五育并举,立德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教育为基础,有效整合德育资源,推进“理想教育、挫折教育、团队教育、养成教育、审美教育、三生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应急教育及节日教育”“十二大德育主题课程建设”,梳理主要品格特质,通过把品格认知、品格情感和行为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品格的力量影响儿童一生。
        2.以悦启智,夯实基础。研制《和悦导学》、《“悦”读成长》、《奇思妙想》等校本读物,开设STEAM课程,将研学旅行、探究式学习与主题展演有机结合,增强课程学术品味,提升课程内涵,让学生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3.以绳健体,增强体魄。一跑一跳一绳绕,一笑一乐一童年,一校一品一精彩。继续坚持“以绳为媒,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体育工作思路,打造“花样跳绳”特色。提升“单摇、双摇、和谐跳、速度跳”等花样跳绳校本课程品质,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4.以美塑心,陶冶情操。在理论层面,开展美育研究,总结提炼学科之美以及美育渗透的有效方式;在实践操作层面,开设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课程,让学生感受“泥塑课程的生活美、管乐课程的旋律美、舞蹈课程的运动美、国学课程的文化美、STEAM课程的创新美”等,推进美育生活化、实践化。
        5.以劳立行,锤炼品质。学校以“四会”劳动素养“会当家、会服务、会探索、会创新”为目标,培养拥有幸福生活能力的全人格发展的现代小公民,开设“36+”劳动课程,将研究性学习、校内外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有机整合,变被动变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三)队伍建设为基石,凝聚“五育”力量
1.小主题教研,助力教师成长。以“三课建设”为抓手,开展小主题教研,厘清“单元课、学时课、整合课”中弄清哪些是学生自己会学的,哪些是学生不会学的,以及还想学什么,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的起点。采取“问题诊断——规划主题——实践研讨——总结提炼——反思完善”五步教研活动流程,力争实现“以听为主的教研方式向互动式教研转变”,“单一内容教研向多元主题转变”,带动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课堂的转型,引导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2.“三个一”活动,引领教师成长。一是校本教研“三个一”:每学期至少请一位专家、一位教研员、一位学科名师,指导学科建设,构建立体化的校本教研格局;二是教研组建设“三个一”:每个学科必须每学年必须有一个小课题,每个教研组每学年必须发表一篇论文,每个教研组必须有一项特色活动,提升学科品质。
        (四)智慧校园为助力,创新“五育”路径
智慧校园建设正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成为技术变革教育时代发展的主旋律。[2]学校与科技公司合作,建设“智慧校园”,科研赋能,探索“五育”创新路径。
1.大力开展面向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模式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积极倡导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总结推广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推进基于网络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帮助学生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2.构建智慧教育的支持环境。探索和总结信息化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数字化探究实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方法和规律。
参考文献:
【1】郑大明.《三性教育理论框架简说》【J】.三性教育2016(3)
【2】郝淑荣  靖国平.《小学智慧课堂》【J】.20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