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
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美术教学是帮助学生完善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欣赏能力都处于萌芽阶段,为了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应当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提升小学美术课程的效果。本文主要将关注点集中于小学美术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资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学;小学美术;色彩感
引言
色彩感是美术基本能力之一。通过色彩教学提升学生的色彩感,对于提升美术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提升色彩感知力,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美术学习,提升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审美观念的完善,形成良好的审美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提升对色彩教学的重视,并采取符合学生学习特质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色彩感的重要性
色彩运用是美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高超的色彩运用技巧能够有效提升美术作品的艺术性,强化情感表达,增强艺术表现力。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小学都是各类学习的初始阶段。因此,从小学阶段起,美术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具体色彩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认识色彩、感知色彩、运用和评价色彩。培养小学学生的色彩感,更侧重于前两个环节,这能够为后续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考虑到小学学生的心理特质和学习情况,教师应当采取更加有趣的教学方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方案,鼓励、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树立起学生对美术的热情和兴趣,美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塑造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提升个人素质方面,通过通过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进而提升学生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小学阶段在学生色彩感培养方面的缺陷
(一)课堂形式化严重
在当前社会,仍然存在着一种对于美术的偏见。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相较于文化课程,美术这类艺术教学并不重要。这种偏见也在美术教学中体现出来,问题之一便是课堂形式化严重,在许多教师看来,色彩感的培养并不是那么重要,因而在课堂上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与此同时,教师不够重视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特质,而只采用一套固定的教学形式,使色彩教学部分在美术课堂上不够突出。
(二)教学模式陈旧
除课堂形式化问题之外,教学模式陈旧也是美术课堂色彩教学中的一大弊端。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与各方面均不重视美术教育有着密切关系,这样的环境会大大降低美术教师的教学热情,导致教师将上课作为一项任务,以完成课程为第一要务,至于课程内容如何,有没有创新性,则不在考虑范围内。由此导致美术课堂教学不能够与时俱进,呈现出教学模式陈旧的缺陷。
(三)教学不贴近现实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创作在很多时候也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的。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事物和情感,进而将其运用到美术绘画中,成为富有生活气息的画作。但是在当前,许多美术教师都不注重在美术课堂上渗透实践要素,而更多地倾向于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述,并不利于提升课堂质量,反而会让学生觉得美术课是枯燥无味的,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小学阶段有效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
(一)帮助学生有效认识色彩
认识色彩是感知色彩和应用色彩的前提,而小学阶段正是美术学习的奠基时期。因此,美术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去认识和了解色彩。比如我们在学习《黄色和蓝色的画》、《红色的画》这两节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到三原色相关的内容。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认识基本色彩原理。比如三原色,以及色彩的色相、色调、纯度等方面知识。当然,色相色调的原理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小学阶段以带领学生认识三原色为基础,红、白、蓝这三种颜色,在融合度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色彩,以此作为练习,由学生自行运用三原色进行调色,并对图片进行填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而不必局限在固有的框架内。比如,在绘画中,月亮可以是蓝色的,云朵可以是黄色的,河流可以是紫色的,一切依托于想象力。但教师需要适当提点,比如在整幅画作中,色彩的搭配是否合理,哪些颜色搭配在一起能够使画作更具美感。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阶段,此类丰富多彩的颜色训练,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掌握了基本色彩原理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动手能力。
(二)通过游戏丰富色彩教学
游戏是非常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方式。那么在色彩教学课堂上,美术教师也可以将游戏环节融入教学之中,这正是由色彩教学的独特性决定的。如仅仅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是片面的,也无法真正了解到如何运用色彩,只有在动手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观察到不同色彩的特质,体会到色彩的变化的丰富,对色彩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小游戏,来满足学生对课堂的要求,激发色彩学习的热情。比如,在通过超轻粘土来进行游戏活动的时候,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超轻粘土这一道具,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如何用超轻粘土捏出不同的形象,再由学生自行发挥,最后由教师对最后的成果进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现了色彩搭配练习,也能够感受到不同色彩的碰撞和交汇,这对于提升色彩认知是非常有效的。
(三)在鉴赏、绘画与生活中感知色彩
在小学阶段,另一个感知色彩的重要途径便是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意识地去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通过营造美术氛围来提升学生的认知程度,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同时,绘画过程也是陪养感知力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补色练习,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的轮廓,为学生准备好各色粉笔,让学生自行填充自己喜爱的颜色,使画面得以完整。或者,在课堂上制定一个绘画主题,由学生自行练习,画出自己的原创作品,展现色彩教学的学习成果。或者,也可以改变绘画工具,比如将手指和手掌代替画笔,其上涂抹颜色,在纸上进行作画。通过种种实践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色彩和感知色彩,实现色彩的运用。最后,为了提升色彩教学的效果,色彩教学应当积极联系生活,我们的生活本身无处不有色彩,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色彩,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着美术的踪影,进而提升他们学习色彩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人才的综合素质更受重视,美术教育正是塑造一个人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应得到重视。当前小学阶段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色彩学习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是奠基性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更加积极和创新的手段与措施,比如将游戏方式引入色彩教学、通过实践措施强化教学效果、将色彩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等等,来激励色彩教学课堂中的活力,增强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
参考文献:
[1]华茜.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0(20):206-207.
[2]王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导学,2020(13):54.
[3]邵佳伟.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0(05):76-77.
[4]姚海燕.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9(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