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错题个案例析     ——纠正动机性错误,激发学习积极性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6期   作者:张友愉 戴振华
[导读]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
 
         
         
        张友愉 戴振华
        福新小学
        【摘要】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当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应对面对错题造成的挫折,不同学生基于有差异性的学习动机出发点,他们选择的解决策略各不相同。数学学习活动中动机的作用是复杂的,与错题的原因纠缠交织。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了解和掌握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特点,有利于进行有效的错题原因分析,帮助改善和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效能;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数学错题 动机性错误 解决策略
        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状态,它可以直接导致学生朝着特定性的目标进行努力。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解题错误,教师能够及时正确的抓住差错资源,正确地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通往成功的阶梯的基石。在过往研究中,对于数学错题原因分析更多考虑外在原因如方法性错误、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等,对于内因的探究较少且不深入。王会军老师的课题团队从数学错题归因理论出发,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内因进行分析有:感觉统合性错误,习惯性错误,理解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方法性错误,思维性错误,人格性错误,情绪性错误。虽然学生的数学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近年国内小学生学习动机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阶段认知性动机最高,附属性动机次之,自我提高性动机最弱,且年级越高,学习动机越低。在充分挖掘动机性错误的原因时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家庭、学校、社会如何进行联动的教育进行综合考量,从而更好的培养和激发数学学习动机,提高整体数学学习素养。综上所述,在研究数学错题原因分析中加入学习动机性错误的研究,有利于从源头上了解学生对错题态度及时纠正动机性错误,在同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时,也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个案背景资料
        小黎,福新小学六年级学生,独生子。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在生活上对小黎溺爱顺从,对学习生活缺乏关心。该生学习态度较差,上课不听课,课堂不发言;学习习惯较差,作业字迹潦草,速度慢,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需要家长督促下方能完成,学习成绩位列班级下游。经过观察,小黎表现出明显抗拒数学学习,对数学理解较为肤浅不愿动脑思考。经教师指导可完成简单模仿性的练习,缺乏练习遗忘较快;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理解困难,常将题目置之不理;缺乏独立思考数学问题过程,也不愿寻求他人帮助。缺乏适合于数学特点和自己个人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缺乏信心,学习缺乏主动性。
二、动机性错误分类
1、低级性动机,对知识价值的错误认知
        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例如,有的小学生努力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获得奖状,和父母奖励等。
2、间接性动机,对学习兴趣的错误理解
        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间接性动机是与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联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主要来源于对于个人将来的名誉地位,父母和教师的期望。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是常事,受低级的、错误的间接性动机支配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情绪容易出现波动,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缺乏,经常采用回避式态度选择难度最低的问题或者拒绝作答问题。
3、低效能动机,对自身学习能力感错误的判断
        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会直接影响个体学习效果,低效能动机能影响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确立和坚持进而影响学习;低效能动机能够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归因,把失败解释为缺乏能力;低效能动机在学生面临选择时畏首畏尾,不敢尝试突破自我。
4、内外部归因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错误理解
        研究表明,自主性和自发性知识经验的获得是具有内部动机学生具备的素质,它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外部归因动机的学生的学习与之相反。这类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学习风格具有诱发性、被动性。如何将内部动机持续保持激发态,将外部动机合理的转化成内部动机是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探究的方向。
三、解决策略
1、利用心理学规律,锚定目标,强化学习
1.1设置可达到的目标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但通过努力学生可以到达的目标,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到达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小黎的成绩较差,所以对于他的作业和成绩进行单独要求。作业方面,会做的,就全部做,不会的部分,就写下思考的过程。

成绩方面,每次的检测,只要求小黎多做对一道题(一道填空题或者选择题)即算通关。因为设置的目标简单,小黎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达到要求。此法虽然小黎的成绩不明显,但学习习惯在慢慢变好,开始愿意开动脑筋去思考,减少对于数学抗拒,建立了学习自信心。
1.2合理运用奖惩
        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rlook)曾于1925年对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教师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的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但对于小黎这样的学生,要尽量少用惩罚,可以针对他任何与学习有关的进步行为进行奖励,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对其投机取巧、逃避学习的行为则要进行提醒。比如表扬他字迹较为工整了,愿意动脑思考,循序渐进,不宜要求过高,同时也要谨慎设定任务,帮助他融入班集体,通过群里激发。
2、激发培养,多手段启发式教学
2.1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针对小黎这样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是非常必要的。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各个过程中,设法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例如在课堂上增加与学习相关的游戏环节,强化教师的语言幽默性,导入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式教学,吸引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小学数学的课外作业以练习册为主,适当增加与数学相关的游戏。例如:强化口算能力的24点,强化坐标的“炸飞机”,强化旋转方向的“海上救援”等。创新题型,引入学生比较喜欢的话题和游戏,改编成最近学习的知识点相关的题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习成为一种兴趣,学生对学习会倍感轻松。
2.2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
        通过胜负作为数学学习竞赛诱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愿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效果。目标结构理论研究表明,个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对抗、相互促进和互相独立三种形式,因此课堂上存在的形式有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
3、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理论来源于班杜拉提出的三元交互决定论的观点——即人类行为与人内在诸因素以及环境三者是交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自我效能感具有决定人们对行为任务的选择及对该任务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但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呈现倒“U”曲线的关系。大众常识性认为伴随着动机水平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也会提高。但是,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Yerks)和多德森(Dodson)的研究表明,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当超过一定限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果反而更差。适度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既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自信心,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达到学生成绩提升的效果。
4、进行归因训练
        心理学家维纳对成就归因做了大量研究,在该理论理指导下,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不同的归因认知在学生面对数学解题错误时的情感反应、期望、所投入的努力、自我效能等几方面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学生在解题失败时惯于将原因归为能力不足,导致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对学生每次数学解题正确时及时给予是因为他们努力的内归因,当学生解题失误时强调是因为努力程度不足,及时纠正错误归因的思维定势。这时候错题本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小黎每天在错题本上写至少三道题,要写清错误的类型和原因,还要写出正确的解题依据和解题步骤。通过这样的归因训练,让小黎明白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自身不够努力,所有的题目都来源于课本,只要自己保持上进的势头,终会成功的。
四、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小黎的成绩进步明显,由原来班上的学困生到现在的平均水平偏下,虽然成绩还没有达到拔尖水平,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据家长反馈,小黎在家里写作业速度快了很多,没有原来那么拖拉了,也学会主动完成作业了;课堂上,小黎的眼睛里能看到光芒了,也尝试着开始举手回答问题; 数学科代表也表扬了小黎,现在收作业不用像以前那样一催再催了,甚至小黎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主动找同学讨论交流了。不只是数学,其他科任老师也表示,小黎现在上课积极主动了很多,人也变得开朗了。种种迹象表明,个案跟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讨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五、综述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尊重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困难,因材施教,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努力让学生提高学生成绩,全面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当中,需要对情况特殊的孩子进行个案分析,结合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心理学的观点,深度剖析,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生长。
参考文献
[1]刘溪坤.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亚太教 育, 2016,21:15.
[2]范廷荣.浅谈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才智, 2011,01:122-123.
[3]袁文英.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尝试. 中学  2 01 2 (1 9) : 4 6 -47
[ 4]刘渊枢 .数学解题错误分类例析—心理性错误 . 教学· 信息.2 0 1 3年1 1月 中旬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