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溪
黑龙江省宁安市第一中学 黑龙江省宁安市 157400
摘要:在高中教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点科目。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排列十分紧密,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让问题情境活化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达成教师理想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对高中数学教育助益很大。问题情境下的教学,并不师生之间的简单问答,而是教师通过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在互动的同时对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充分考虑,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充分发挥所学知识。
2 结合现实生活设置问题情境
教学工作者在利用情境创设时,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生活化体验,然而由于数学知识与文字不同,在转化时需要以数学知识为支撑。因此教学工作者需要将创设的内容融入数学框架,提前将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根据类别知识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然后让学生能够联系记忆,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组织计算方法和解答的要点。以“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教学为例,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完成教学活动。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封面的边缘线a和b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平行。老师继续提问边缘线a和书本的平面M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也是平行。然后教师为学生安排的操作任务是:相邻两同学把两课本放置成另一种形状,并思考c和d相互之间的关系,c和平面N又是什么关系?对于抽象度比较高的教学内容,学生学起来会感觉比较难,所以设置的问题要有铺垫,从而把学生的较近发展区转化为最近发展区。
3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提高知识转化率,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创设情境。从熟悉的知识入手,自然地与新知识对接,使学生学会全面而深人地分析问题,让新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增强其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面向量”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如果一开始就对这个新知识点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很可能感到很陌生,也不容易接受。所以,教师先由学生熟悉的“只有大小的量”开始,创设问题情境: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吗?对于这些重点问题并思考:运用我们之前学习到的知识怎样对向量进行理解?可以进行描述吗?向量的单位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含义?学生可以运用图画、交流等方式来彼此沟通,促进学生对于向量知识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与讨论明晰概念,提高学习质量。
4 巧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和概念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态度完全是兴趣使然,因此,教师应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融入更多的趣味元素,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生趣盎然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制订人性化的教学计划,增加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不由自主地产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在趣味情境中得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更透彻的理解和吸纳,体现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的实际作用。
5 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教师以往的评价形式,通常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评价形式并不具备科学性,因此,在新型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性,以综合能力为评判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考核评估。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考核标准,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考核标准,激励这类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应做到善于引导和总结,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衔接,结合现实生活设置问题情境等。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实施要关注问题情景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正确调控学生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小林.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J].情感读本,2019(14):63.
[2] 李少波.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5):15.
[3] 李慧.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14):172.
[4] 黄海涛.通过问题导学法,优化高中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9(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