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芳
(浙江省新昌县西郊中学, 浙江 新昌312500)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本文主要探究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方法和策略。策略一是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策略二是掌握历史事实——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策略三是设计社会活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让学生在最佳的环境和状态下,优化知识学习的效果,提高学习的质量,以此成为我国社会优质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探究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和关键成就。初中阶段,历史与社会学科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把理论的知识进行传授,更是需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有效的教育措施,以此实现学生的长足发展和进步,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个人学科素养和人文情怀,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保证学生能够全方面的发展。
一、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具体教学的内容所引发的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的冲突,就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对不同历史事件所具有的好奇心理,学生也能够在这样好奇心理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对所学习的内容展开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也能够让学生在寻找自己满意答案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这部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到鸦片战争的影响,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能够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重点内容,但是普遍的学生都不能够对客观的影响,以及所产生影响的本质呈现出有效的认知。因为明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什么我们还说鸦片战争为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结构整体的变化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实际探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鸦片战争开始的前期,中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一种模式,人们的生活用品大多数都是自产自销,很少用到交易这个过程。所以,外国人想要来中国发展商贸是非常难的,但是清政府处于封建王朝没落的边缘,他们的统治越来越高压,对于老百姓所产生的压迫也变得越来越苛刻。在鸦片战争之后签订了通商口岸开放的协议,使外国的资本原材料、商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中国,这些也给中国的商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让中国在被迫形势下,实现了解体自然经济,商品逐渐地来到社会之中,这一点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性作用。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也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在认知冲突的环境下,了解历史,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素养,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掌握历史事实——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实证的方法,就是在历史知识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历史发展的具体顺序,历史事实进行历史的说明。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把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有机的进行结合,然后再开展一系列历史教学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对于历史发展的过程和顺序有着清楚的认知和科学的分析,也能够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发展有着更加全面的认知,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例如:在对某件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了解的过程中,抛开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偏见,更是需要从历史事实的角度深入的去分析和理解,感受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人物和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在了解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车同轨的政策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结合当时历史的事实,深入地进行分析和探讨。这就能够看出在很大程度上,这种统治的实施有利于国家统一的管理,也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流,使百姓的生产生活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变。通过对这样的历史事实分析,学生能够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设计社会活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在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通过社会的实践活动有效设计和开展,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其形成历史家国的情怀和素养,也能够使学生形成对于历史知识、人生,乃至社会的科学认知,从而保证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自身也得到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蒸汽时代到来这个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通过有效的实践环节,学生们能够看到英国自从发动了工业革命之后历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征程。工业革命的脚步在整个欧洲各个地区逐渐得到蔓延,这也促进了西方历史的快速发展,但是在这一阶段,东方却依然是封建王朝的一统天下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时代的到来,这也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给人们的历史进程上的革新和发展,但是结合这两次工业革命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能够了解到,每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都是一个世界性的战争。所以引导学生开展社会的活动,让学生在历史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调研,搜集整理资料,论证科技进步的好处与弊端,这样就能够在具体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效地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了解科学技术只是工具,关键在于人们具体实践过程中是如何运用的,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核心素养下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最佳的环境和状态下,优化知识学习的效果,提高学习的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正好.如何上好一堂有温度、有深度、有效度的高效课堂——以历史与社会九上《抗日战争》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5):242-246.
[2]刘星喜,黄杰,张建珍.教师实践共同体:综合科教师知识之困及其解决之道——以浙江省历史与社会教师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12):68-73.
[3]赵丽英.千帆竞发 百舸争流——“五模块,四环节”初中“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导学课堂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8):144-14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