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缘媛
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达和思路进行积极回应,构建“回应式课堂”,能够颠覆“独白式”的教学传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和表达观点的积极性,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深入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回应式课堂”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促进教学中教师回应的有效应用,就显得异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回应式课堂;对话教学;语文素养
引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及时借助提问促进学生表达观点,同时予以回应,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刺激,是激发学生学习中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支持,对于语文教学中达到语文学习效果的追优化也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实际上,语文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素材等主题之间的多角度对话,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构建“回应式课堂”,实现师生间的充分对话,逐渐成为打破师生之间交流的界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小学语文构建“回应式课堂”时存在的问题
(一)与学生对话内容相对浅显
利用对学生的回应,以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在回应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实现学生对深层次内容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创新与提升,是“回应式课堂”的重要目标。然而,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回应的内容往往局限于浅层次的对话,课堂的回应往往以浅显、无效的对话为主。在课堂中,教师的回应更多地集中在是非问题或简单知识等方面,缺乏深刻的思考,而且很多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很多时候很少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与表达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回应和总结往往简单了事,预设的问题不能得到充分、深刻的探讨。
(二)回应方式刻板且流于形式
只有师生之间不断对对方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质疑和探究,才能真正构建“回应式课堂”并发挥其作用。但从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将回应作为传递知识和让学生熟悉知识的手段,回应方式相对刻板,往往在回应和沟通中过度崇尚标准的答案。很多时候教师虽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其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具体回应时又会将自己之前就已准备好的标准答案传递给学生,这就使得教师的回应成为“填鸭式教学”新的形式,很难达到发散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语文意识的效果。
(三)回应中缺乏合理的评价
对学生的想法和表达内容的价值进行评价,是教师回应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在回应中更多地进行总结性评价,一定程度上忽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在对学生进行回应时往往以相对单一的评价标准为基础,直接对学生的想法和观点进行结果评述,很少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或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能很好的实现“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一目标,这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思维的目标背道而驰,很难实现学生思维的挖掘与发散,
二、小学语文构建“回应式课堂”的改进思路
(一)把握回应内容,明确师生对话内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把握对学生进行回应的内容,注重课堂的动态性和生成性。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预设,把握对学生进行回应的时机。当学生在回应中出现理解不透或理解有误等现象时,教师应及时进行细致的点拨和讲解,做到回应与引导的精细化、透彻化,指引学生用正确的思维获得问题的结论,而不是为了赶进度而急于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从而启发学生对素材的认知,在教学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和想法。
例如,在对《陀螺》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有的学生会被玩陀螺的过程所吸引,然后引申出自己关于玩陀螺以及娱乐的思考,这时就会偏离这篇文章“理解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和“感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等主旨,因此,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回应:“或许你们并没体会过玩陀螺的感觉,对这项娱乐活动不是很熟,但这篇文章的作者却非常细致的描写了玩陀螺的过程,而且作者已经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出来了,让我们体会一下作者在玩陀螺时心理是怎么想的吧!”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玩陀螺这一表面的娱乐活动来探讨深层次的作者内心的变化,进而体会文章中的感情,并通过作者的小陀螺的精彩发挥感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文章主线。
(二)丰富回应内容,重视思维延伸
教师在课堂中构建“回应式课堂”时,应高度重视对学生意识的锻炼与思维的发散,努力保证话题的开放性,避免相对固定的标准答案对学生思维和想法的束缚。具体而言,教师应积极结合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素材,引导学生锻炼自身的探索能力和求异思维,在回应中多探讨切合学生成长和心理思维的开放性话题,促进学生联想思维的发挥,借此来拓展课本内容的覆盖范围,丰富教学对象,激发学生对自身和教学对象的感悟,从而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培养。
例如,比如在对《我们与环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应在学生表述自己对保护环境的理解时,用相对开放的回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如: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周围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你想让它成为什么样的环境?
你的身边有没有污染环境的行为?
你见没见过比较好的环境呢?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是什么样的感受?
如果环境改善了,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
以此来引导学生形成课本素材和实际生活的联想,激发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丰富学生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感悟。
(三)丰富回应中的评价机制
在构建“回应式课堂”时,教师应注重回应中评价方式的改进,更多地重视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从而实现对学生思路和想法的科学评价,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在回应中创建平等、协作、互惠的交流平台,重视评价中相互沟通和心理协商的应用,让学生在接受评价中不断发掘内心深处的思维与想法,在关注课堂教学知识体系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新思想的发掘。
例如,在根据《爬天都峰》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不应迅速对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进行评价,而是在认可学生思路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入手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疏导。比如有的学生将重点放在了对爬天都峰的起因、经过、结果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总结和叙述主要过程;有的学生认为,文章中互相鼓励和给予信心的感情线应该是主旨,教师就应及时提问:“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有的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有深刻的感悟,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联想各种山川景色,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景色描写;等等。借此来锻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深入挖掘和分析的积极性。
结语
教师构建“回应式课堂”,教师对学生予以回应,对于学生、课堂教学、师生氛围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做到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色,在观摩、实践、学习中丰富自己的回应为方式,创造有自身特色的课堂回应方式,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可以说,借助“回应式课堂”的构建实现教师、学生、教学素材间的对话,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个性、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刘顺武;程兰英.引导式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6(13):100-101.
[2]朱晓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有效话语沟通[J].考试周刊,2017(79):70.
[3]甄莹.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提升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有效性[J].学周刊,2014(15):148.
[4]张建国.试论“教学做合一”指导下的“商讨教学”—以小学语文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