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6期   作者:潘宋梅
[导读]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中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更注重对学生感受、

        潘宋梅
        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广东 深圳 518101
        摘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中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更注重对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需要探究的课题之一。而具有戏剧元素的读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和阅读兴趣,以及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本文首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阅读教学经验,对读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读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读剧”是把戏剧元素压缩到最简单的一种戏剧表现形式,朗读者通过艺术语言,将剧中人物的性格、人物关系、复杂的情节,立体地呈献给观众。在小学课文内容中,部分寓言、童话和对话较多或情节有趣的记叙文等题材的课文比较适合读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当前阅读教学的要求,导致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现阶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机械化的按照“听、说、读、写”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对课文内容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导致阅读课堂枯燥乏味,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较低。
(二)教学过程中缺乏具体语境的创造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创造具体语境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认为阅读教学只是归纳课文内容、中心思想,能够分段以及归纳段意即可,注重刻板的训练,因此,常常在课文内容学习后,学生对课文基本能做到读、写、背,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具体语境的创造,导致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能力较低。  
(三)未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实践性。但是,在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一味的以自己的主观讲解分析引领学生思维,并未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导致学生对课文内容没有理解透彻。
(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差
        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尚未形成,以及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对学生缺乏实践训练,导致学生普遍出现不爱表达、不会表达、表达不好的现象。
二、读剧的应用
“读剧”是通过朗读来展现剧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以朗读者的声音能力为依据和主要表现手法来诠释作品,对舞台要求低、操作简便。通过读剧实现对传统授课形式的转变,将课文中生硬的文字变成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读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以情境创设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新课程要求下,加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语文课文多以寓言、童话以及记叙文为主,具有很多生动故事情节以及经典台词,为读剧提供了很好的朗读素材。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课文创设剧情,让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将剧情表达出来,并用朗读者的语言和声音来诠释剧情,使枯燥乏味的阅读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激情,还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读剧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定的情境,自己组织好相应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课文大致意思,具有很强的变通空间。
比如,在部编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处邪恶,除害兴利,与学生一起组织读剧,根据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设置相应的剧情。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背景的基础上,在朗读的过程中,以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将西门豹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人物形象塑造出来,在读剧过程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以角色设定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
通过读剧,让学生在朗读中将课文内容进行深化理解,学生在读剧前除了需要熟记设定人物台词、了解故事内涵,同时为了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还应正确把握角色性格特征。而不同的角色所表现的情感基调和个性特征是有区别的,教师让学生朗读不同角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故事中的角色,深入感悟角色的思想感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情感领悟能力。
比如,在部编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角色朗读课文,并让学生注意“垂头丧气”“疑惑”“胸有成竹”“得意扬扬”“轻蔑”等词语,在朗读中准确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将“田忌”“孙膑”“齐威王”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通过语言和声音表现出来,并在朗读中适当融入田忌输了比赛时的失落心情,孙膑出主意时的自信神态以及齐威王傲慢时的轻蔑姿态,通过艺术语言,生动到位的将剧中人物的性格立体地呈献给观众。学生通过深入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
(三)以剧情为背景,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背景,然后结合背景将课文内容改编成剧本,通过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
比如,在部编四年级上册《普罗修米斯》一课教学中,在教学前,教师应先引导学生从文本固有的特点出发,创设剧情,以“火”导入,引入火的用处,再切入普罗修斯“盗”火的古希腊神话故事,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普罗修米斯》中的故事情节、奇特大胆的想象,并深切地领悟“普罗修斯”“宙斯”“火神”“赫拉克勒斯”等不同角色的人物形象,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剧情背景的前提下,以朗读的形式将人物形象生动的呈现给观众,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
(四)以发散性结局,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部分课文是没有结局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在不改变原文主题的情况下,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发散性的结局进行全新的创作,并将新编的结局以朗读的形式,通过语言能力和声音能力完美的诠释出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三、结束语
“读剧”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真正让学生获得个性化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可以适当运用读剧的教学方法。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巧设剧情,引导学生亲临实践,以情境创设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角色设定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以剧情为背景,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以发散性结局,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读剧,能有效提升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参考文献
[1]崔玉洁.小学语文戏剧文本阅读教学的尝试——以《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为例[J].中外交流, 2020(15):269.
[2] 苗小芬.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中、下旬刊, 2020 (2):134-135.
[3] 柯昭阳.联结戏剧元素,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J].课外语文(下),2018, (1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