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洋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八小学 564600
摘要: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构架,也是塑造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而其中的“读”,则主要包括阅读、朗读、品读等形式。诸多研究表明,科学的朗读指导,对于学生阅读、品读等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且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只有以朗读为载体,促使学生在多元性、丰富性、趣味性朗读体验中感知文本思想、情感、内涵,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自会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也会实现切实蜕变。基于此,教师应该以学生朗读能力培养为主导,加强对语文朗读教学的设计、组织、开展、引导,促使学生在更为深入、充分、高效的朗读实践中获得认知迁移、夯实语文基础、塑造综合素养。而且,随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趣味性、多元化发展,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也会得到全面释放,更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与夙愿的满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语文朗读教学的开展质量,也直接决定、影响着教学效能的提升与学生发展的实现。可以说,离开朗读的语文教学,将会直接丧失其生命力,学生的语文认知发展也难以保证。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以致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依然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与应有的关注。尤其是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机会较少、教师分配的朗读时间不足、朗读方法的指导不够科学、学生自主朗读意识不强等问题比比皆是,其在一定层面直接制约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朗读活动,开展语文朗读教学指导时,应该以学生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为基础,借助不同朗读主题,有效开掘、整合、利用各类朗读资源,并不断加强对朗读策略的优化与创新,以促使学生在趣味性、多样化、丰富性朗读体验中深度感知、品味、理解朗读文本的内涵与价值、思想与情感,在朗读中体悟语文之美,实现认知迁移,塑造综合素养。
一、科学规划朗读安排,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朗读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与构架,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只有教师在朗读安排与引领方面做好宏观调控,诸多有效性朗读活动的开展方可深度落实。因此,教师必须科学规划朗读安排,尤其应该加强对学生浓厚朗读兴趣的培养,自主朗读意识的培育。鼓励学生在多元性、丰富性朗读体验中提升自己的朗读感知力,带着饱满热情与迫切夙愿参与投身语文朗读领域。一是科学规划朗读时间安排。在课堂上,尤其是阅读课教学中,尽量留出比较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借助分角色朗读、自主性朗读、体验式朗读等方式,积极参与课文朗读,在朗读中夯实语文基础,丰富思想情感,完善认知构架。在课堂外,每天尽量课间、晨读等时段规划出比较明确的朗读时段,由学生开展自主朗读。在回家后,也可以倡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朗读。相信随着朗读时间的有效保证,学生的朗读能力自会切实提升。二是科学选用各类语文读物。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性等实际情况,选用一些符合其认知规律的读物,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朗读,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应该尽量以绘本类读物为主,组织学生阅读《可爱的鼠小弟》《爱心树》《石头汤》《我是妈妈好饿的小蛇》等内容,丰富其朗读感知。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推荐学生朗读《论语》、诗词、童话、寓言等,全面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凸显教师示范引领,丰富学生朗读认知体验
如果说写作是语文的第一生命,那么朗读则是语文的第二生命。这使得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的引领、示范举足轻重,且直接影响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学生习惯、意识的形成,需要、夙愿的满足都有着重要价值。因此,教师应该从基本的朗读方法指导开始,切实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逐步丰富学生的朗读体验,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悟蕴含于文本之中的文字美,意境美,人物美,风景美。在低年级语文朗读指导中,教师应该以识字与拼读为重点,从字母拼读开始,发展至读音识别,再到两拼音节、三拼音节,最后发展至每个字的拼音、音调等,开展针对性指引,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朗读速度、准确度和连贯度,使学生在夯实朗读基础中提升朗读能力。而在高年级朗读指导中,教师应该以理解,感悟,欣赏等为抓手,并将游戏、竞赛、展示等活动引入学生朗读视域,促使学生在多元化朗读体验中走进文本深处,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交流,诱发心灵共鸣,实现认知蜕变。
三、优化朗读活动设计,提升学生语文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活动的设计,并非为了单纯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学生思维、认知、理解等综合素养塑造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以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朗读活动为辅助,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朗读文本有机结合起来,在朗读中思考、质疑、探究,为实现写作、表达、交际等综合能力提升而给予保证。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朗读情境的营造。创设出最为贴近学生“最近发现区”的朗读氛围,并借助配音伴奏、图画激活、媒介辅助等活动引领,使学生在在多元刺激下融入文本,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倾露于朗读之中,丰富自己的认知与体验。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朗读活动的设计。利用个人自读、同桌齐读,分段接读、小组共读、男女分读、角色朗读等活动,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彼此学习,在朗读中促进认知迁移。例如,在《白杨》朗读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直观展示“白杨”的特点、生存环境等信息,并组织学生在多元化朗读感知中思考问题:白杨与边境保卫者两个形象之间有何异同?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边境保卫者的奉献精神,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实现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语文朗读普遍有着浓厚兴趣与迫切夙愿,以致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必须加强对朗读教学的设计、朗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提供更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更为到位的保证与机会,使语文朗读活动向着多元化、趣味化、高效化方向而发展,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优美字词、领悟作者情感、感知文本思想、实现认知蜕变,为学生朗读能力提升而奠定基础。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在朗读活动中的认知差异与个性表现,教师更应该本着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类指导的原则,开展针对性、个性化朗读指导,为全部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能,深度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而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何贵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J].家长,2019(36):164+166.
[2]许琴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54.
[3]刘清鸾.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9(A2):35-36.
[4]闫妍.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华少年,2019(3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