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理念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6期   作者:刘明亮
[导读] 作为一门具有严谨逻辑体系与较高逻辑思维的基础性学科,

        刘明亮
        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碧溪镇里山小学   江西省吉安市343709
        摘要:作为一门具有严谨逻辑体系与较高逻辑思维的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对学生思维开启、认知提升、理解增强、想象丰富、夙愿释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刚开始接触数学学习的小学学生而言,由于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空间意识正处于塑造期,很难在诸多抽象的符合、复杂的数字中探寻数学的内在规律与基本内涵,以致面对一些看似深奥的数学概念、公式、算理、算法、定律等往往会不知所措,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欲也会被严重挫伤。而情境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度渗透与充分融合,则可以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内涵、更好感知数学魅力铺设广阔道路。使学生在诸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多元教学情境的驱动与激发下更好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认知需要的满足与学习发展的实现。基于此,教师应该以情境化教学理念为驱动,深度探究其内涵与价值,并将其充分衍射至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不同教学情境的引领下积极投身数学认知实践,在多元化、丰富性认知视域内开展思考、探究、交流、互动,不断获取新知识,逐步形成新能力,深度塑造新素养,开启全新认知发展旅途。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理念;应用;策略
        全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这一纲领性建议,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理念的应用指明了方向,也充分说明了借助情境化教学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而且,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普遍年龄较小,思维、理解、认知能力比较欠缺,以致情境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在利用情境化教学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与设计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将更利于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效能提升的情境化资源、素材、模型、道具等引入学生视域,使学生在形象化、直观性、具体化认知情境内开启数学学习旅程,在不同教学情境的刺激下领悟数学内涵,感知数学魅力,获得认知迁移,塑造综合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
        问题是串联、衔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主线,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则可以使学生在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实现对于具体知识的深入理解、对于学习内容的深度认知。而且,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普遍求知欲较强,其面对不同问题的驱动,自会切实调动身心各方面潜能,积极参与至具体知识的学习、理解,对应问题的思考、探究,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也会更加显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必须结合学生认知特性与具体教学内容,灵活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深度、广度,做好对问题的调控与优化,使情境化问题尽量具体化、趣味化、多元化、开放化,以避免由于问题情境创设的不充分、不科学、不到位而影响学生认知拓展,甚至使学生陷入思维定势。同时,随着问题情境作用的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数学思维也会得到切实激活,更有助于学生认知发展的实现。例如,在开展《观察物体(三)》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创设问题情境为辅助,将学生比较喜爱的游戏人物实物模型带入课堂,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触摸、感知,对学生给予视觉、触觉等多元感官刺激,并引入问题:(1)通过对模型的仔细观察,自行选取某一个局部点,自行进行描述;(2)用多媒体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几张模型局部照片,让学生猜测、判别其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拍摄的?(3)在上述问题探析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有什么感想?在上述递进式问题情境的辅助下,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层层指引,切实调动身心认知潜能,在深度探究中获得认知迁移。在问题(1)中了解到站在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内容与现象是不同的;在问题(2)中感知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物体的内容所获得感知差异;在问题(3)中促使学生进行总结提升,获得认知能力的迁移与提升,在问题情境的引领下实现对学生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反思能力的培育。


        二、借助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与生活紧密关联,很多数学规律、问题、认知的形成或者触发,都源自研究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探究。而且,以生活情境为驱动的数学教学实践,可以使比较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更具具体性。同时,面对一些比较生动、鲜活的生活现象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切实调动与充分激活,帮助学生在学数学、用数学中提升自身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生活情境的借助,并深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资源、素材、现象、模型、道具等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带动下更好感知数学的内涵与价值。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实物模型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在诸如房屋建筑、游泳池、家具、玩具等生活化素材的引领下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异同。待到学生获得深入认知后,在引入一组长方体房屋图片,并引入探究性议题:已知房屋的长宽高,现需要在房屋的表面贴壁纸,请问大概需要多少壁纸?组织学生在学与思中发挥想象、投身实践,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与强化。
        三、依托合作情境,增强学生综合素养
        有效的合作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协作、分享中获得思维的碰撞与认知的激活,既提升了教学的生命力、感染力,又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且可以为师生、生生互动搭建平台、铺设道路。而且,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在彼此借鉴、参考、思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可以转变自己的思维习惯与认知方法,使数学学习的思路更加严谨、方法更加科学,对数学教学效能提升提供更为坚实有效的帮助。例如,在开展《折线统计图》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合作情境为依托,组织学生分组调查班级学生的一周内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时间关系。并在课堂上开展调研,由组长对本组学生分配具体任务,有的学生负责调查、有的学生负责记录、有的学生分析数据、有的学生负责绘制折线统计图,在合作情境中培养学生收集、分类、整理、加工、处理数据等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由于情境化教学的内涵比较丰富、外沿比较宽泛,且更利于学生思维激活、认知提升、夙愿释放。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应该加强对情境化教学理念的运用与融合,并结合情境化教学理念的思想、要求、标准等设计教学活动、构建教学生态、变革教学方式、拓宽教学路径,使与学生认知特性相契合的各类学习情境深度衍射至学生认知空间,促使学生在不同教学情境的刺激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用数学的思维来认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提升自己的思维、认知、理解能力,在情境化教学理念的驱动下更好学习数学知识,更好提升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顾海燕.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2):66.
        [2]李洪丽.情境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上),2018(10):134.
        [3]魏宝元.情境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4(04):127.
        [4]生艳,刘成新.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应用案例解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1):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