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韩
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 5726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美术课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初中学生在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能够培养自身的美术综合素养,不断提升自己对美的认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初中美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下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要求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学生核心素养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可实施发展策略,以提升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目标也在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学好文化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初中美术课堂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美术学科的课程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还应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美术教师应积极地转变教学模式,将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一、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当前部分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将美术教学内容与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很难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学措施、教学方案都非常的传统,学生的主体性也未受到重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还停留在形式上,即教师没有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要求。
(二)缺乏核心素养培养的积极主动性
现行的教育体制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积极学习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美术学科学习中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采取创新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美术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学生发现美、探究美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经常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导致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对美术教学缺乏积极主动性,对初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产生抵触甚至厌恶的学习情绪,导致无法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由于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树立教师的权威,所以教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也无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1]。
二、学生核心素养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策略研究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创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发现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提高自身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创设美术教学情境时,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特征,结合具体的初中美术课堂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尝试提高初中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为学生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情境模拟中感知初中美术课堂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2]。
例如,在学习《梅竹言志》这节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工具,熟悉并掌握绘画梅竹的技巧,积极的创设中国画的艺术情境,引导学生领会中国画的艺术美。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播放梅竹的古典音乐和视频,营造中国画的绘画意境,帮助学生体会梅花寄予的人格精神,促进学生坚强、勇敢的品质形成并发展。教师应利用微课、微视频等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画梅的技巧和互动情境,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初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欣赏数量庞大的美术作品后,会根据自身的审美能力、感知美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鉴赏美的能力,并积极欣赏美术作品的欣赏价值。学生在感知美的能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应调动自身的视觉、听觉等全面感知器官,感受美术作品中隐含的艺术美感,这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改变传统式单一的讲授法,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根据初中美术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有效性、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对美术教学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卡通故事》这节课时,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以采用提问法,向学生提问:“你们最喜欢的卡通形象是什么?这个卡通形象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呢?”通过提问,教师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感知动画形象的艺术美。教师可以采取讲授法,向学生解释卡通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卡通绘画与其他主题绘画的不同之处,卡通绘画经常采用简化的手法,使用夸张、拟人的表现手法绘画出卡通形象。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根据学习特征分成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卡通形象的典型特征,并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比赛,看谁画的又快又准确传神。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换位思考,将自己假设成卡通形象,感知卡通绘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法、实验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三)增加课外写生课程,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学生将美术课程中的绘画知识落实到生活实践中,是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应以提高学生创造美的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促进初中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主题的美术绘画技巧,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增设课外写生课程,组织学生从课堂走到课外,将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绘画操作过程中,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3]。例如,在学习《寄情山水》这节课时,应引导学生学会山石、云、水的基本画法。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写生,走近大自然,感受山水的意境,并学会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教师在增加课外写生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感悟自然的美丽景色,通过对大自然的绘画,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的艺术追求和绘画手法的运用,以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的大自然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尝试创作山水画,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结语:
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堂氛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丰富自身的美术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课程设计中,增设课外写生实践,将学生在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J].家长(上半月), 2020,(05):149-150.
[2]李一梅.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的探究——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J].新课程(教研版),2020,(02):88-89.
[3]金华.初中美术教学中经典作品赏析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教育界, 20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