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娟
安徽省蚌埠市蚌埠新城实验学校 233000
摘 要:当下,部编版教材全面推行。笔者试将丁有宽“读写结合五步法”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经过一阶段的实践发现:在日常教学中,将“读写结合五步法”融入课堂,既可以让语文作文教学有章可寻,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读写结合 部编版教材 一年级 渗透点 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引 言:
身为语文教师,几乎都会苦心于学生的习作指导,虽精批细改,却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的习作能力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呢?二十多年前,笔者曾实践过丁有宽读写结合的教材,丁老师独具特色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给语文教学工作带来许多启示。
下面,将自己在部编版教材中,结合丁氏教法的做法分享如下:
一、钻研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的渗入点
在尝试阶段,我反复研究现行教本,细致阅读有关丁氏教材教法的书籍,发现在现行部编版教材中,将“读写结合五步法”融入课堂,既可以使我们语文作文教学有章可寻,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让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读写结合五步法”是丁有宽老师独创的训练序列,从一年级的句法训练到二年级的句群练习,三年级的构段,四年级的谋篇,以及五六年级的读写对应,读写训练内容全面,学生能力层层提高。他总结出的“读写结合法”把读与写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在读与写二者交替上升的过程中,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因此,在日常备课过程中,我会认真通读全册书的每一篇课文,从中挑选有利于渗入各种句群法的文章,让“丁氏读写结合”的精髓与现行教材进行充分地融合,以确保实践效果。
二、“一上”扎实教学,练好“四素”句
读写同步,一年级起步是丁氏教材教法的突出特点。拿到新版的一年级部编教材之后,我认真研读,决定把教学目标调整为:在学生学好拼音、识字的同时练好四素句(“四素句”即一句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的话)、连续句、并列句和总分句,扎扎实实地为日后的阅读、作文打好基础。
作为训练起点的“四素句”,练得早、练得好,可以说是好处多多。它既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提早学作文;又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上” 拼音、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我从此处入手,开启读写结合的训练旅程。在教“汉语拼音”第1课时,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看图学习单韵母“a、o、e”;2.练说一句有人物、事件的句子。因为,现在的学生在入学前有一定的拼音基础,所以在指导学习单韵母“a”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启发学生,问:“图上画的人物是谁?在干什么?”然后用谁、干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学生很快回答:“一个小女孩在唱歌。”我随机讲解,小女孩是句子中的人物,在唱歌表示的是小女孩做的事情。接着,再启发学生,问:“小女孩在唱歌,张开嘴巴发出什么声音?”通过学习,学生既掌握了a的发音,又初步认识了二素句。而后面“o”“e”的教学,则起到复习巩固二素句的作用。 这样既紧扣部编教材的教学内容,又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句式训练。
教课文第1课《秋天》时,我指导看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哪些事物、有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然后我鼓励学生按“什么时候、哪些事物、有了什么变化”练说出图中的秋天的树叶、天空和小松鼠的变化。在学习课文时,告诉学生秋天表示时间,加上时间后,原来的二素句变成了三素句。
在教第4课《四季》学习“青蛙”二字时,我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夏天到,小青蛙在呱呱叫。”我接着追问: “小青蛙会在什么地方呱呱叫呢?”(在荷叶上)然后,鼓励学生将“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四要素连起来,说一个四素俱全的句子。因为学生初次接触四素句,所以我继续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设计出不同坡度的练习,并在课堂上,巩固强化四素句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在学习四素句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四素句写身边发生的事。针对班中学生学前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的状况,我明确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一般程度的学生只要求写出四素俱全的句子,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则鼓励他们再写得丰富些。
三、“一下”巧用教材,从句子结构法练起
1.练好连续句
在一个句子里,所写的动作或事件是前后连贯的,这样的句子叫连续句。
根据部编版教材的教学内容,我将学习连续句的内容安排在“一下”第3单元。在此之前,前两单元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复习巩固“一上”已学过的四素句,并渗透学习与连续句相关的知识。
如:在学习第1单元第一课“吹”“落”“降”“飘”等生字时,由于这些生字极富动感,它们顺理成章地成为训练连续句的起点。课上,我先利用字形结构让学生理解字义,让学生体会表示动作的词语就是动词,然后让学生演一演,并拓展说一说其他表示动作的词语,从而加深学生对动词的理解。
仔细阅读“一下”教材里的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中有多处出现了连续句式(如:语文园地三《胖乎乎的小手》、第11课《彩虹》、第16课《一分钟》、第18课《小猴子下山》)。在《胖乎乎的小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爸爸刚下班回来,拿起画,看了又看,把画贴在了墙上。”理解这句话时,我让学生边读边做一做文中爸爸的动作,经过点拨,学生很快发现这些个动作是一个接一个进行的,且不能颠倒顺序。当学到《彩虹》一课时,我让学生找找这篇课文中有没有出现过连续句。实践证明,他们不仅找得对,还觉得这种句子不难学。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连续句的认识,课后我设计各种练习,具体安排如下:
(1)出示课文中带有连续动作的句子,让学生圈出(或填上)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2)根据课文中所给的动词,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个具有连续动作的句子。
(4)看一段视频魔术表演,练说连续句。
(5)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可先结合学校里的学科学习、班级里举行的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先说后写。再让他们把自己看到、听到或做过的事学着用连续句写下来,并定期进行习作交流。一段时间后进行评讲,比一比看谁写的连续句多、写得精彩。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直观性强的认知水平,贴近他们的实际,学生们乐写,也觉得有话可写。如我班学生小逸在写话本上写道:爸爸下班回来,他换好拖鞋,放下包,外套也顾不得脱下,双手抱着我举过头顶,逗得我咯咯直笑。之后,爸爸又轻轻地放下我,他亲亲我的额头,打开放在包里的塑料袋神秘地说:“来,看看爸爸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孩子们在学习连续句之后,已经懂得观察需细致入微,写作就要这般得细心、用心。
2.练好并列句
分别说明不同事物或描写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句子叫并列句。 在教学此部分内容之前,我十分注意为并列句的教学作铺垫。 如: 《在操场上》一课,我细致地指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下课了,小明和小方拍球,亮亮在跑步,还有一群小朋友们在做游戏。 ”句中先后出现了“拍”、“跑”、“做”这3个动词,有的学生一开始误认为这是一个连续句。此时,我不慌不忙地出示《胖乎乎的小手》一文中的那个例句。让学生对比朗读,仔细推敲其中的不同。很快学生明白,连续句中表示连续动作的词是一个连着一个的,有先后之分。而这个句子中虽然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但是这些动作是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不分先后,无顺序之分。茅塞顿开的学生,因为此知识点是自己分析得出,所以显得异常兴奋。
在细致解读一下教材第5单元的5篇课文之后,我决定把该单元定为学习并列句的“关键地带”。开篇,识字5《动物儿歌》是一节识字课。课文为一首儿歌,它生动形象地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展现了小动物们活动时的美好快乐的画面。由于此首儿歌以并列句式的形式出现,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并列句的概念。于是,在教学儿歌时,我侧重让学生懂得并列句的结构特点。让学生学会比较判断什么句子是并列句,并能仿说一个并列句。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并试着用并列句式写下了家长们接孩子放学时的情景。
学生小天写道:放学了,学校门口站着许多来前来接孩子的家长。他们有的手里拎着才出炉的面包,有的手里拿着热腾腾的汉堡,还有的带着香甜的水果。我的妈妈看见我在整齐的队伍里,大声地背着古诗,高兴地鼓起掌来。
学生小威写道:放学了,校门外的家长都在用焦急的目光寻找自己的孩子。一旦找到后,有的高兴地招招手,有的微笑地呼喊孩子的名字,还有的连忙接过书包,不时地问着今天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课……
从上面的学生练笔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不仅理解并列句的结构特点,还学会了初步运用,尝试用有温度的文字去表达自己的心声。
3.练好总分句
总分句是由总述和分述两部分组成的一个句子,且这两部分的关系密切。总分句式在“一下”出现较早,它“潜伏”在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的儿歌《祖国多么广大》之中。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多读儿歌,使他们明白这句话的句首从一个季节分述三个地方不同的景色,句末总述“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句中的总述部分就是这个句子的中心,分述部分是根据总述部分的意思分述。
为了让学生学得更有兴趣,我把他们课间游戏、卫生大扫除、动物园里的见闻等情景做成课件鼓励学生练说,引导他们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或做过的事,试着用总分句说过以后再写下来。实践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非常喜欢把自己经历过的事写下来,而且写得挺不错。
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读写结合和各种句式训练,首先要选好例文,教学时找准渗透点,指导学生精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揭示句子的规律,交给学生读写的方法。而后,再安排相关练习,辅助各种训练。这样,学生们从“学会”渐渐进入“会学”的境界,我相信:只要我们找对方法,并持之以恒,小学语文教学会变得有章可循,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写作目标不再困难。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教材类
[2]《部编版一上语文义务教育教材教科书》,2018年7月安徽第3次印刷。
[3]《部编版一下语文义务教育教材教科书》,2019年1月安徽第3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