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祥瑶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东凤镇实验学校 515634
摘要:教室文化是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它具有隐性教育作用。它是指教室内部能够反映文化内容、传播文化信息、体现文化精神的各种文化载体的总称,包括环境、设施、装饰等。小学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室文化所蕴含的育人功能,要在落实开展班级管理育人工作中充分发挥教室文化的积极作用,辅助育人工作的开展。这样才能够“润物细无声”,以教室文化润泽学生心灵,达到育人目的。
关键词:小学 教室文化 育人功能
毛姆这样界定文化的价值,他提出“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除非文化能使人类品性变得高尚、有力,否则它将一文不值。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它的目标不是美,而是善”。教室文化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文化价值。小学作为培养人才的第一阶梯,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环境。教室文化便是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文化殿堂,也是学生实现精神洗礼的文化海洋。这里所说的教室文化,主要是班级内的物质文化。教师必须渗透教室文化概念,从教室文化入手,挖掘其育人功能,采取有效对策,以其为载体落实育人工作。
一、小学教室文化的育人功能阐述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学生在学校可以同时受到两种教育,获得两种知识;一种是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一种是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这里所说的无意识学到的知识就是人们受到人文环境影响,在教室文化环境之中所听、所看、所感、所思所产生的内心感触、行为约束,对学生有着正向的行为、价值驱动作用。
教室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园,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中心。它是心灵的归宿地、是人格的熏陶地。它能够给学生们带来家一般的温暖,同样也能够通过多元的载体传递不同的知识,实现学生视野的开拓、性情的熏陶、智慧的启迪,从而促使学生爱上班级、爱上自我、爱上学习、爱上生命。这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良性成长,有助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者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减轻育人的压力,提高育人工作效率。
二、小学教室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
如何充分发挥小学教室文化的育人功能呢?小学教育工作者要从多个教室文化组成入手,建立独特育人功能的教室文化。
1.构建阳光、自然、积极的教室自然环境文化
教室文化建设必须具有阳光性、自然性,即一个班级要与自然紧密相接,要与生活紧紧贴合,要阳光、积极,这样的教室才能让学生“如沐春风”,不自觉地受到感染、熏陶、教化,从而达到教室环境育人的目的。为了打造一个自然且阳光的自然教室环境,教师首先要从两个角度入手,即自然景观以及生活景观。
(1)自然景观:自然景观主要是指通过将大自然引入到教室内,让学生们进入班级仿佛进入到了神奇的大自然,能够感受大自然的温馨,如临其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在窗台上、阳台上进行花草的培育;或建立“绿色区”,种植各种花草;或打造一个自然景观区,通过风景画、手工作品等,展示自然景观。让学生们能够从自然本色之中获取愉悦的心情,获取对美的认同感。
(2)生活景观:生活景观则是指整个教室环境应当具有生活气息,不是冷漠的,而是温馨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平易近人的。即整个环境不需要过分华丽、高雅,不需要金碧辉煌,而需要在装饰上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各种各样涂鸦、张贴等,让整个教室装饰充满生活性的人文色彩,这样才能够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2.构建激励、炫彩、多样的教室人文装饰文化
这里所说的激励,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室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利用各种张贴、设计的条幅、标语、板报等,传递人文文化。
为了让他们不再成为班级的附庸,让它们能够发挥自身的精神激励作用,真正育人,小学班主任就要精心选择内容,恰当把握数量,合理安排空间,定期进行更换。
(1)精心选择内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所以班级内部的各种条幅、装饰等不要选择过于肤浅或过于冗长晦涩的内容,要注意所选内容的创新性。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激励性、启发性的名言警句,或一些对仗工整、意蕴深远的诗词佳句。还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精练的词语,如静净敬竞,同音不同字,极具新颖,又极具激励。
(2)恰当把握数量:教师应当恰当地把握整个班级各种张贴的布局,不要胡乱地堆砌,要恰当地把握数量,在遵从视觉的舒适感上让学生们获取美进而从美的熏陶层面接收文化信息,获取道德认知,受到精神激励。必要时,教师可以从美术的层面讲究“计白当黑”,让整个教室文化布局充满空间美感,在虚实呼应、协调搭配中进一步发挥其积极作用。
(3)定期进行更换:教师要定期更换班级内部的一些标语、板报等,定期更换能够让文化活跃起来,同样也能够给学生新的认识教育,能够进一步发挥育人功能。且定期更换能够体现一个班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能够让学生们在生机勃勃的教室环境之中成长,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积极性的调动都有着特殊作用。
3.构建温馨、关怀、温暖的教室爱与呵护文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爱孩子,孩子才会回馈同样的爱。为了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爱与呵护,在教室之中如同在家之中,放松、温暖、快乐。班主任在进行教室文化创建的过程中,就必须从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理解归宿与爱的概述,去理解教室文化必须给学生的归属感。即要创建一个充满温馨与关怀的教室文化氛围。
(1)细节之处送去关爱:为了让孩子在教室中找到一种归属感,教师在进行教室文化创设时要注意时刻给学生爱。当孩子生日的时候可以送给孩子一个亲手写的卡片、亲手做的礼物、自己购买的笔记本,让爱与关怀传递给孩子。这是教室文化的组成,会让整个教室涌动着爱。
(2)班级之中妆点温暖:为让班级充满温暖,让这个“家”得以完整的形成。教师可以建立“班级照片墙”,将孩子在学校中的一点一滴都记录在照片墙上,让孩子们随时随地的回忆自己与同学、与老师交往的点滴。或让孩子们一起投入到班级的装饰之中,由孩子亲手装饰的班级,很容易唤醒孩子对教室环境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会驱动整个教室环境充满温暖,学生能够自觉地去维护这种环境,从而从教室环境之中升华为环境道德,实现德育教育。
4.构建干净、整齐、合作的教室卫生纪律文化
一个整洁有序的班级,会大大加分学生对班级的第一印象,会让教室环境充满书香、充满阳光。教师要协同学生一起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们之间相互监督,确保自身周边不会出现垃圾、桌子摆放整齐、书本干干净净。同时教师可以定期评选“卫生标兵”,或定期开展大扫除活动,落实责任到人举措,这样孩子们能够沐浴在干净与整齐的教室环境中,心情将会开阔,精神将会昂扬,身心将会舒适。
同时教师要想建立一个合作且开放的班级,可以改变班级学生的位置。可以让孩子们针对不同的课程,如班会等活动课程,将座位改成马蹄状、环状等,这样能够让整个教室环境充满开放性色彩,且孩子们在近距离的座位之下,互动、合作、交流、沟通,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无限拉近,大家享受近距离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呼唤,能够学会合作、能够爱上合作,能够积极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室文化的重要性,改变其局限性与单调性,从多角度、多方法、多途径去利用、开发教室文化这块教育阵地。真正以教室文化为载体,传其情、表其意、纠其行,实现教室文化与育人功能统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丽华.抓好班级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德育发展[J].安徽教育科研,2019(03):112-113.57-58.
[2]郭志勇,徐晟.营造教室文化氛围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J].2000(S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