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6期   作者: 庞翠红
[导读]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狭义地理解自主学习的含义
        庞翠红
        四川省西充县天宝中学  
        摘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狭义地理解自主学习的含义,没有把握好自主学习的度,过分追求自主学习的模式,违背了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真实,使课堂教学走入了单纯追求形式的误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演变成了放任自流,影响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其学习意识、动机行为等多个方面都是主动的,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基础上拥有主动学习的态度。学生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习的专注度、参与度以及学习效率。其主要特征是拥有积极主动性,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导权,自主地进行问题的探究和知识的钻研,并具有一定的自我监督能力。自主学习还具有补充性,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知识掌握不够完善的地方,及时地进行补缺补漏,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自主学习过“度”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一)形式花哨
        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花费大量精力来安排许多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赏析语言,一味让学生去分组自主讨论一些问题,上台表演、才艺展示,导致把一堂语文课上成了各种“五花八门”的课。
        (二)角色失位
        在热闹的课堂上,自主学习背后透露出一些教师对教学的放任、随意。自主学习是有尺度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只看到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生怎么说就怎么说。自主学习变成简单地让学生自己读书讨论或上台表演,而看不到学生到底是否真正自主学习,那教师的作用又在哪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的角色在这时已经缺位了。自主学习指学习者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当学生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则他的学习压力和难度就比被动学习要减轻很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减负。自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精神负担,摆脱学习是一种包袱的思想观念。“与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之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也就是说,自主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想学”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时,把握适度的作用非常重要。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不能把握好适度点拨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不能把握好时机进行引导点拨和挖掘拓展,那么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就不能更深入地把握文本,自主就变成了“放任”。


        二、初中语文自主学习适度性把握策略
        (一)转变传统观念,开放自主学习时间
        教师自己无论使用哪些方法,都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自己为整个班级为主导,教导和培养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尝试跟老师互动,让学生大胆、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需要选用一些课堂时间,让学生在这些时间里自主去学习今天所教授课程内容或是预习一些下节课程的课堂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在课堂上营造自主学习的时间、还有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分组学习、自主研究讨论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应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第一位。还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多研究些改变传统观念的方法,教师在课堂前45min的有效时间内,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在课堂中构建学生自我发问、自我探究的教学模式。
        (二)适时点拨,把握重点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协作者,应当统筹全局;但统筹决不等于“包办”,也不是抛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课堂上置疑解答就能替代。自主学习不应该是一种脱离了教师适时引导点拨的学习,相反,更需要教师的作为。这里就出现一个尺度的问题:学生能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多少?教师须引导点拨多少?若把握不好这个“度”,就会出现两种极端:一方面学生自己掌握不了的知识教师却偏偏不讲或讲得不透彻,就像只让牛儿自己找草吃,却总吃不饱;另一方面学生已明白的,但教师仍滔滔不绝,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厌烦,浪费师生宝贵的时间。所以说教师要做到“适时”引导点拨,应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引导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上。例如,教师在教《桃花源记》时,扫除文字障碍后,就有学生提出:桃花源真的存在吗?教师如果任由话题说开去,学生显然就跳出文本,从现实的角度去讨论存在与否,显得生硬。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桃花源的环境优美,桃花源人生活和平、安居乐业、热情好客等内容的分析,由此学生产生由衷的羡慕——到桃花源里生活多好呀!又有学生提出文有“复寻桃花林,未果,寻病终”,可见桃花林不存在。学生一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就意识到:引导点拨的机会又来了!于是就顺势加大火候:就桃花林存在与否展开讨论,若不存在陶渊明为什么要写它?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热情高涨,展开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对陶渊明写此文的目的、理想、志趣便水到渠成地掌握了,教师也完成了本文的教学目标。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中把握适度有效的组织、适时的引导点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把握好初中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的适度性,应做到适度点拨,收放自如,把握重点,才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文本,挖掘教材中丰厚的资源,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9-260.
        [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10.
         [3] 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