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6期   作者:唐秀娟
[导读]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养成良好生活与学习的习惯、树立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为人处事基本态度的一个重要阶段
         
        唐秀娟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柏隆小学校   618006
        摘要: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养成良好生活与学习的习惯、树立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为人处事基本态度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还是一个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启蒙阶段,所以说,小学时期的教育对一个的今后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是人生中的重要启蒙教育,而小学数学的教育则决定了一个学生今后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方向。本篇文章主要阐述笔者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抽象性;小学数学教育;数学思维;认知;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经历很多阶段,从出生开始,而又蹒跚学步,之后开始认知周围的事物,然后开始了学前教育,短暂的学前教育之后,开始渐渐步入学习的殿堂---六年的小学教育,无论是是学前教育还是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都比不上长达六年的小学教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中一个关键的启蒙阶段,是一个人初步学习知识的阶段,同时还是一个人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只有在小学教育中累积到一定的知识量,并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他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就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教育要从小孩子开始做起,因此,要想拥有宽阔的人生道路,首先要接受良好的小学教育。对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数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数学学习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只有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让今后的数学学习道路更加顺畅,在数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本文简要的分析了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强迫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迫性,而强迫性又常常出现在教育上,矛盾的双方都有正当的原因[1]。小学数学教育的强迫性与学生的兴趣正体现了这种矛盾。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教育提倡的是按照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有自主的选择权,学生遵循自己的想法学习自己想学习的、乐于学习的知识。数学这类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的学科可能让一些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许他们比起数学更愿意学习绘画书法等方面,教育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权利。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却不是这样,教育者需要为学生以及社会国家负责,那么教育就必须强迫学生学习他们不愿意学习的数学,学生的兴趣与小学数学教育强迫性之间矛盾就此产生了。假如教育者过于尊重学生的选择,甚至是放纵学生的行为,也许带来的未必是好的结果,无拘无束的学习容易让学生形成自由散漫的习惯,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而教育者强迫学生学习数学,又与教育的初衷相违背,甚至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厌恶之情,这样反而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在笔者看来,教育者必须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与强迫教育之间寻找出平衡点,让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对他们个性的尊重,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平庸的而是由才能的,有着独属于他的天赋[2]。这样的教育既不偏向只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的一面,同时也不偏向于强迫性数学教育,而是以增强学生数学自信心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根本目的。

因此,在面对学生的个性、兴趣与强迫性数学教育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既不能仅仅片面的遵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不能太过于强迫学生学习,给予学生太多的学习压力,这就要求教育者在适当的降低学习的强迫性的同时,建立起一个合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学习氛围,在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措施。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功利性
        在当今小学数学的教育里大多是为了在进入初中之前打下良好的基础,除了数学之外的每个学科也同样具备着功利性,他们都是以对社会或个人的价值尺度进行衡量,而在学校里的学习,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生都向往着一种非功利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也许小学的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升学时数学能为学生提供多少分数上的帮助,而社会方面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数学之后能够为社会提供多大的影响,就像大多数社会学家认为数学对人类社会的价值那样,提供给学生一种职业的道路,为国家经济竞争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撑,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必备学问。而数学家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认为数学的世界是一个美妙的世界,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亲身感受数学带来的美妙滋味,追逐数学的步伐,比追求数学的现实价值更有意义。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数学,并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爱上数学、追求数学[3]。
        对数学的现实意义过分的看重,只会导致数学的功利性更加强烈。同时,如果仅仅按照那些不喜欢数学人们的意愿,只会让数学变得肤浅甚至失去了科学性。由于理想中的教育是非功利的,学生学习数学只是因为喜欢数学、喜欢研究数学,渐渐沉迷于数学的探索过程,这样的数学教育里的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只有这种数学教育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的学习中去。因此,在处理数学教育的功利性问题时需要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抽象性
        小学数学的问题大多是一些较为抽象的题目,这样的问题对小学学生来说较难解决,因为数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和意识,在现在的小学数学的题目里填空选择应用类的题目占比较大,而应用题的背景大多与现实不符,学生难以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导致学生数学自学心下降。因此,教育者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育时要重视创造出实际生活的情景,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将游戏和教学相结合,让游戏也具备教育的意义,也许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思维更加灵活[4]。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育者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引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尽力降低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强迫性、功利性和抽象性,从而实现学生对社会、对个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金萍. 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21):1-1.
        [2]吴央军, 王微微. 小学数学认知拓展活动的选择与优化[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 000(012):15-20.
        [3]陈洁.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探索[J]. 新课程导学, 2019, 000(033):P.79-79.
        [4]傅文魁. 以实际生活为主的小学数学教学对策[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 000(010):P.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