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洁
福建省福州市井大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
摘要:进入小学中段之后,“读和写”在语文课堂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但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读写割裂”的问题一直存在,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读后仿写、趣味练笔、拓展阅读写作空间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提升语文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小学中段
读写能力是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经验,具有良好的读写结合基础,所以教师要注重从实际学情出发,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层面,提升写作技巧,能够在阅读中学习积累,并且把阅读中获取的经验运用到写作中,实现阅读服务写作的目标。同时,在写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找准阅读重点,能够带着目标和问题去阅读,这又能实现以写促读的作用。由此可见,读写结合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以读带写,降低写作难度
如果把阅读看做“输入”,那么写作就是“输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学习文章修辞和布局方法,有了阅读基础才能避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生编硬造,改变写作中堆砌空话、套话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好词好句,或者精致的修辞技巧,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备要素,一方面是素材的积累,一方面是技巧的提升,可见阅读对学生写作的影响价值。所以,教师要注重采取“以读带写”方式,帮助学生一步步建立从读到写的过渡台阶,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写作难度。
比如在学习《富饶的细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随堂练笔的形式将读和写结合在一起,随堂练笔形式灵活,教师可以从最基础的造句开始,将课文中中的一些优美词句摘录出来进行造句。如“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相互交错”等,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面,而将这些核心词汇拿出来造句,也就是作为最简单的写作素材,学生不会感到难度过大。在学生完成造句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一句话”扩展为“一段话”,在简单的描述中融入形容、比喻以情感抒发等元素,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文章阅读深度,同时还能一定的随堂写作技巧,随堂练笔一般占用5-8分钟时间,安排灵活但是效果显著,对于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大有裨益。
二、引导学生进行读后仿写
“仿写”是学生练笔的重要方式,是仿照阅读文本进行写作而不是照搬或抄袭。仿写的精髓在于仿照原文的写作技巧、修辞方法、布局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鼓励学生对阅读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或者针对文笔优美的句子进行仿写,以文本为参照会让学生有清晰的写作方向,避免无从下笔的问题。还有一点必须强调,那就是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区分仿写和抄袭的区别,认识到仿写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正确的读写方向,避免学生出现惰性心理。
譬如在学习《白桦》一课时,课文中有很多新奇而独特的比喻,如“银霜、流苏、花穗”等,正是因为这些比喻让白桦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所以更容易触动学生的阅读情感。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比喻来描写生活中的事物,比如模仿其中的句型句式、修辞方法、段落特点等。有学生以自己熟悉的柳树来仿写:“柳树吐出新芽,就像花穗开满枝丫”。虽然学生的文笔稚嫩,但是能够看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仿写技巧。在学生完成仿写任务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讨论,优秀作品在班级中分享,这样的形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交流热情,让读写结合真正体现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
三、创新形式,提高读写结合的趣味性
读写结合并不是读和写的机械叠加,而是一个整体,以“读”为驱动,以“写”为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进行引导,创新读写结合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和写作中。除随堂练笔、仿写造句等形式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注释、批注、文本改编等形式丰富读写形式,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读写活动更具趣味性和拓展性。
例如在《清平乐·村居》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诵读形式加深学生的文本印象,领略这首诗词中优美的意境和闲适的心情,并且尝试用书面写作的形式来表达。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对这首词写作背景及意境的解读,将一幅清新闲适的村居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抽象的诗词能够转化为形象的场景,而学生以此进行写作的时候也更加得心应手。经过启发有学生这样写道:“低矮的茅屋旁边是青草掩映的小溪,一对老夫妻正在闲聊,他家大儿子在溪东锄豆子,二儿子在织鸡笼,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大家不是说笑几句,温馨又快乐。”把抽象的诗词场景化,将诵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形式趣味十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热情和读写水平。
四、为学生布置课外读写任务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能力的提高,亦或是读写能力的协同发展,都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还需要教师将读写内容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因为教材和教辅中的阅读写作篇目有限,所以,教师要有序拓展,为学生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读写任务,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实践任务来抓,在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受益终生。
比如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批注式阅读”,也就是利用批注的形式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把其中优美的词汇和语句标注出来,或者随机抒发自己的阅读感想、文本见解等,这样能够把读和写更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再如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分享、读后感分享,都是读写结合的好方法,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组内学习、交流、汇报等形式分享各自的读写成果,这一过程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还能营造浓厚的读写结合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结语
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灵活易行的读写结合训练,建立起课内外的实践联系,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强化学生的阅读水平,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庆华.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读写结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43.
[2]范晓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20(21):69-70.
[3]王洪秀.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金洁(1976-06-25),女,汉族,籍贯:上海,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