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
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小学,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一大核心就是“民主教育”。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模式是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前提。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以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 民主教育;小学语文;民主课堂
一、陶行知“民主教育”的概念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一大核心就是“民主教育”。他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
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前提。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经验,我认为,只有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民主教学的理念,才能有助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班风,从而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二、构建民主课堂的重要意义
1.重视需求,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需求,传统教育受“应试”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考试能力和测验分数,对学生的需求基本上都会统一进行处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被忽视,教师只凭借分数划分学生的“好”与“坏”。而核心素养下构建的生态民主课堂重视学生的需求,真正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的需求,教师也在学生个体差异这个问题上,做出了正确的分析以及教学方法的调整。
2.民主课堂,丰富教学手段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力求高效而有针对性,这与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要实现高效,必须丰富教学手段,有效开发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语文思维的创造力,使学生乐于沉浸在语文课堂中,从感知语言到掌握知识,再到提高语文素养,根本上达成核心素养下语文课堂目标。
3.民主评价,多元考察方式
遵循小学生的年龄和成长特点开展学生评价工作,运用丰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学校在期末分项考核时开展了“全能小达人”暨低年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针对学科的教学内容确定评价方式,力求体现评价内容的“多样”、评价方式的“趣味”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做到了科学而全面。如,语文的“书写小能手”、“词语小达人”;数学的“口算我最行”;科学的“智力大冲浪”;音乐的“我是小歌手”;美术的“我是小画家”;体育的“我是运动员 ”;道法的“全优挑战”等。学生们在听说读写、画唱跳演中感受着各个学科的魅力,获得能力的提升,学生的评价从冰冷的分数里脱身,动手实践、勇于表达、思维创造成为重要的评价标准。
三、构建民主课堂的实践策略
1、民主教学,角色定位
自然语文课堂强调学生的主动表达,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和定位,从知识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老师既要重视自身的话语权意识,又必须认识到作为个体的学生所拥有的权力,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明确自己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和学生共享话语权。老师必须明确自身的角色,转变观念,由原来的“代言人”、“教化者”、“独语者”和“监控者”四位一体的角色,转为“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对话者”和“组织者”五位一体的角色格局。教学不是致力与传授知识,而是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即所谓的“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清自身的指导、引导作用,通过亲身示范,给予学生充足的表达机会,激励学生自我表达,自我提高,以便实现师生之间平等交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2、平等对话,教学相长
在自然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而现实中绝大多数的教师扮演了裁判、法官的角色,树立起绝对的教学权威,他们的话语完美地体现着“师道尊严”,支配着学生的话语权。比如在语文教学在话语内容方面,教师往往片面地要求学生“思想健康、立意深刻、中心突出、选材典型”,简单地以“幼稚”、“浅薄”、“不健康”来否定学生的个性表达和个人思维,而对学生从社会、书本、教师那“克隆”过来的符合所谓标准意识形态的话语大加赞赏。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和教师双方的话语权,在平等条件下,师生之间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实现“教学相长”,才能 “立人”,实现师生的双赢。
3、关注学情,因势利导
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场生成性,也就是教学的过程决定于师生的双边现场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学情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成功的教从本质上说必须奉行“因材施教”、“因学施教”的原则。教是为学服务的,如果教师只是课堂展示编制十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只是演示教案的过程,就一定上不出鲜活的好课。因此教师关注学情和针对学情的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就成了课堂教学艺术的灵魂。
4、大胆放权、搭建平台
课堂上,为了让学生由感而发,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后,不是课堂的终结,而是一个开始,此时的学生情绪激动,教师要适当地引导,把课堂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释放情感的平台,让他们一吐为快,展示精彩。
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课文中有大段人物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心中同主人公桑娜一样蓄积了复杂的情感。如何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桑娜复杂的心理和善良的品质呢?教学时,我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朗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提出问题:善良的桑娜出于对孤儿的同情和关心,毅然把他们抱回了家,并让他们与自己的五个孩子睡在了一起。看着七个孩子,想着生死未卜的丈夫,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设身处地走近桑娜的内心世界写一段话。此时,学生或低头沉思,或紧锁眉头,或奋笔疾书。10分钟后开始了交流。
有学生说:桑娜想,丈夫可能会责备她,说她多事,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困难。
有学生说:桑娜想,丈夫回来后,可能会因为自己收养孤儿而揍自己一顿,她觉得自己被揍一顿也好,让丈夫出出气,这样就可以收养孤儿了。
有学生说:她觉得这样给丈夫增加了新的压力,有点对不住丈夫。
还有学生说:桑娜想,丈夫回来后,可能会因为收养孤儿一事没和他商量而生气,再说生活这么困难,自己的五个孩子都难养活,再抱养两个孤儿,这日子可怎么过啊!丈夫不会同意的。
此时学生兴致高昂,虽然下课铃声已响,学生仍未尽兴,我对他们的精彩发言做了肯定的评价。在练笔交流中,学生的情感得以释放,且突破了本课的训练重点之一——深层研读交流,揣摩人物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培植了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总之,新课程实施已经步入轨道,新的理念也应深入人心并应成为指导我们教学的自觉行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帮助每个学生树立自信心,常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问”,有机会“议”,能自由地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品尝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增长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的目的。
?
参考文献:
⑴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⑵朱家珑,高万同,小学语文新视角,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
⑶李国,教师应树立新观念,光明日报,2001年8月26日。
⑷王忠安,师生关系调查,教育时报,2004年8月5日。
⑸孙宝玲,闫夏青,让民主教学走进课堂,光明日报,2000年12月13日。
⑹蒋莉,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育时报,2003年10月18日。
⑺袁爱芬,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育时报,2004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