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美实验幼儿园,福建省泉州市362000
摘要:新形势下,跨班区域活动,就是将各个班级的资源进行整合,按照孩子的自愿性选择游戏与同伴,并且完成对应的自主游戏。区域活动本身就是儿园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跨班区域活动中,更加细致的解读幼儿的兴趣,有效的观察和分析幼儿的情感需求,分析幼儿的认知,探究幼儿的兴趣,再到适合的发展材料与机会。因此,本文主要是在“以点观面,面中取点”的基础上,提出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之后,在观察和分析中,不断的推进和促进幼儿园跨班区域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观察;跨班区域活动
一、幼儿园跨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观察与分析
(一)眼中无幼
对于幼儿来说,需要在幼儿的基础上分析小大人心智和标准。也就是说,可以在“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的基础上,关注幼儿的需求与操作方式,但是此种方式很容易导致问题的主观性较强。例如:幼儿园跨班区域活动中,部分幼儿玩起了玩捣花生的游戏,并且玩的不亦乐乎[1]。如果教师没有以幼儿为基础,那么就会很容易忽视捣花生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但是映入眼帘的却是花生壳和其他的废弃物,甚至还会由于环境的问题责怪幼儿。
(二)手中无媒介
在实践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进行记录下来,并且回忆起来,画面比较的模糊,甚至处于含糊不清的局面。此时,就需要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使用客观的记录方式,例如:纸、笔、照相机等都可以将幼儿园跨班区域活动的真实现状表达出来。例如:一次幼儿园跨班区域活动中,一个中班的孩子在搓毛毛虫活动下,使用彩泥的方式,先做出了毛毛虫的身体部分,之后,做出短短的脚。在记录中以录像的方式进行分析与回顾、观察,就可以看到幼儿制作毛毛虫的方式,是以最快的方法抓住特征,并且连接身体的部分直接构建成“八”字。在这样的细节观察中,可以看到幼儿对事物观察能力较强,可以较短的时间内,抓住事物的特征,感知毛毛虫的长度,掌握对应的细节部分,增强泥土塑形的技巧,保持较强的表征能力。
(三)胸中无预设
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在观察的基础上,明确幼儿需要做哪些事情,在建立活动目标的时候,不至于存在盲目性。幼儿的选材上就存在一定的复杂化和结构化,只有全面的对幼儿的能力情况进行了解,那么才可以看到本质,并不是表面的进行观察。另外,还需要在跨班区域活动中,分析幼儿和材料,幼儿和幼儿,幼儿和教师的互动情况。在“预设”的视野下,了解幼儿的经验与活动目标,有效的收集信息材料,探究幼儿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困难,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措施[2]。
(四)事后无反思
对应教师来说,不仅需要观察幼儿的个体发展,还需要在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合理的对幼儿园跨班区域活动实施有效的评价。结合幼儿的理论与心理特点,分析当前的现象,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解读。丰富对应的科学知识,观察幼儿行为中可能存在的问题[3]。
二、幼儿园跨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推进路径
(一)以点观面,立足典型
第一,幼儿园跨班区域活动需要以时间或者是事件点为基础进行观察。也就是说,需要找到一个起始点之后,就可以观察幼儿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时间的方式,就可以选取一定的内容,对这个时刻出现的表现实施全面的观察与记录。不仅可以选择时间点,也可以选择奠定的案例实施探究[4]。在事件取样中,就可以根据事件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等内容实施一种具有持续性的记录,也就是说,在保持一定指向性的同时,就可以保持有效的便利性。另外,教师还需要对一些攻击性的行为进行记录,合理的分类,保持很好的统计性和分析性。在观察以后,就可以表格的方式,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幼儿的发展与变化,加大群体策略制定的针对性。例如:幼儿园跨班区域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的幼儿喜欢不一样的图书,那么就可以根据幼儿材料的选择,分析出孩子比较倾向的图书类型。
第二,使用材料“点”的方式,实施合理的观察。在跨班区域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材料基础。合适的幼儿材料,在很大的程度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操作性。首先,教师在投放新材料的时候,需要先思考是不是符合有的发展,是不是可以将幼儿的个体差异体现出来,是不是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其次,在新材料投放一段时间后,教师需要实时性的观察,分析这些材料需要如何结合实际实施调整。例如:“拼梯形”游戏在孩子玩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达到熟练程度,此时就可以在跨班级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或者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其他的图形,增强挑战性[5]。
第三,以情境点为基础,实施有效的观察和分析。跨班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要以幼儿的视角,在“尊重、关怀、接纳”当中,结合情境,倾听想法,分析行为[6]。例如:幼儿在玩“五子棋”的时候,不仅传来笑声,并且还会将棋子弄得乱七八糟。如果教师在不观察的情况下就进行制止,那么就无法真正的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但是,教师在观察以后发现,孩子是在胜负难分的情况下,不小心将棋子弄乱。
(二)面中取点,聚焦个别
跨班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时间比较长,并且空间较大,观察的对象较多,内容较为复杂。此时,就可以使用“面中取点”的方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选择一部分孩子进行观察和重点情感、行为分析。例如:“拼图”中,就是小红就是先把小长方形拼成一排,之后,做成小汽车。在拼图的过程中,小红有自己的计划和布局,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概念,并且在游戏完成后还会收拾好。但是,小红却喜欢自己在这里进行思考和玩耍,并不愿意和其他的孩子进行玩耍,此时,教师需要整合思想,分析其中的优势和问题。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面中取点”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在真实的场景中,分析幼儿园跨班区域活动的现状,在整体的视角进行观察和评价,保持可持续性。另外,还需要教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学习,总结思维和行为,对幼儿进行理解和互动、关注,增强对应的观察和评价分析能力,针对性制定出下一步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颖芳,刘海红,王春平. 园长为幼儿园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浅议人性化的管理策略[J]. 山东教育. 2019(27)
[2]陆思伊. 相信孩子 静待花开——浅析区域材料对幼儿游戏的支持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06)
[3]赵雪利.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的“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教学改革[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11)
[4]庄敏. “活”用绘本,促进大班幼儿多元化智能发展——以绘本《受人尊敬的哞哞先生》为例[J]. 新课程(上). 2017(05)
[5]李帆,任国平. 把儿童的视角纳入教育——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铁道博士的对话[J]. 人民教育. 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