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春浓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公庄中心小学
新课程改革发展到现今,可以说进入了稳步发展、理性思考的阶段。当我静下心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时,发现值得我们回味的还很多: 我们因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学生作为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因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在这样的课堂上,儿童最珍贵的好奇心、想象力、独创性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日渐流失。鉴以此,我在这几年课改教学中努力营造着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经过几年来的课改实践,我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在探索中有了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一、数学课堂要民主。
记得去年上了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在如何计算“23-7”的问题上,我采用了先放手让他们尝试练习的教学方式,结果情况五花八门,想法很多、也很离奇,下面我就罗列出几种典型的想法一起看看:
......
以往我们总是不尊重或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以“权威”的姿态将所谓最优化的方法强加给他们,而那天面对学生的这么多的想法,让我惊喜,让我触动,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们到讲台前介绍自己的算法,并加以肯定的评价;再让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算法及其理由;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赞同,还用自己的方法来讲解,孩子们的胸挺了,腰直了,眼睛直刷刷地盯着黑板,下课铃声响了都不知道。
二、课堂上允许学生说“不”。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通常只有教师对学生说“不”,学生不管愿不愿意都要接受,在“只能这样,不能那样”的情景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缺乏个性,泯灭了创造性。在新课程中,我们要还给学生说“不”的权利,倾听他们的声音,以理解、欣赏的态度面对学生说“不”,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
在上个学期观察物体一节课上,观察 (讲台), 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我没有按通常的方法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想,自己亲身体验,当说法不一时,我让他们走出座位验证结论。于是,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此时有个学生就说:“老师我不同意,我能看到四个面。”他的主动参与、大胆提问,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全班顿时也安静了,都在想他会站在哪里呢?我把他请上前来,他站在了讲台的一头,很得意的说我抬起头能看到上面,我低下头能看到侧面,我向左歪能看到前面,我向右歪能看到后面,学生们也认为他说的有道理,都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他。这时我在表扬了他的大胆质疑后,强调了:观察物体时要求视角是要固定的,不能动来动去,如果可以动的话六个面我们都能看到,所以我们在同一视点上观察 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从中我体验到在新课程下, 我们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所说的“不”,如果他们说得对,老师不妨承认自己错了;如果他们说得不对,老师也可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三、课堂中情境创设,关注问题。
在情境中安排学生进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现今课堂的一大亮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孩子们学会思维,在情境当中更多的应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自主交流、探究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2个”学生用整齐的声音回答了问题。“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1个”。接着我不紧不慢地说:“只有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有个同学说“半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教师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苹果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用画图,有的用写字方式。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整个课堂愉快极了。借助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充分的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为学生有效的课堂学习极积思维奠定基础。
通过二十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紧绕着“学生怎么学”来教。在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要让学生始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真正做到我们的数学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