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邵伟飞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中职教学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需及时更新课程形式和内容,本文研究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机制,目的在于有力促进人才的继续深造,分析中职学生继续深造的必要性,并思考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做法。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等教育;实习基地
引言:教育心理学家赫威斯将发展使命的概念解读为发展学习者的一个具体做法,他指出学生只有在个人完成发展任务的情况下才能发展其自身的专业能力,有助于职业发展的目标实现,工学结合不应缺乏理论指导,还需对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加以研究,遵循从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过渡的规律,科学培养技能型人才。
一、中职学生继续深造必要性分析
(一)社会急缺技能型人才
从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对中职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中职生在毕业之后,不能较好适应社会需求,所掌握的技能和积累的知识不足以在社会安稳的生存下去,社会急缺技能型人才,唯有继续深造才能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是初级中等教育的毕业生,其中大多数人年龄在15至16岁之间,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生巨大变化的灵活时期。入学考试不能完全确定学生的发展潜力,更何况目前的入学考试还有许多不令人满意的方面。职业培训让学生能够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得到发展。中职生在不断成长,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开发了一些潜在的能力,其中许多人已经做好准备接受高等教育,以便进一步发展智力和技术的能力。然而,目前的接纳制度只允许中职生进入成人高等教育,使中职学生无法竞争高等院校的入学考试[1]。目前,无论采用何种途径,中等教育的学生都没有与高等教育学生一样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影响。为了满足学生的社会生存需求,有必要制定积极促进中职学生升入高等教育并继续其学业的中职课程,来促进中职学生个人潜力的发展,更好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
(二)普及高等教育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 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2]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完善,促进灵活多样开放的终身教育渠道,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方便各级各类教育多样化性,高职院校提供多样性学习平台,是满足个人终身化的学习途径和发展需要。高等教育普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等教育的类型、层次和形式多样化。此外,与不同职业相关的技术正在成为专业学科,并正在以过度化的方式转让知识。高等教育的普及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性。198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一些城市已纳入普通民众高等教育。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却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表现为基本的微观结构问题,如学科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等,培训材料的结构和任职教师队伍。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广泛的中等职业教育,这无疑将有助于发展单一学科的高等教育,将学科和专业结合起来。在中等和高等教育中创造有利于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更好地满足中等教育毕业生的“大学梦想”,应客观地创造条件,促进高等教育的普及。
二、工学结合实现人才继续深造
(一)加强宣传并端正教育目标
目前高职课程设置不能匹配社会高层次需求,宣传的力度不够,造成中职学生对高职认识不足;中职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中级技术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术,即所谓的一技之长,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钻研能力,中职学生 中觉得上高职学不到所需要的不如早就业的思想,对继续深造目的需求和终身教育的认识不足,缺乏继续深造的内在动力不足。为更好实现人才提升的目标,需要将中职和高职顺利衔接起来,为人才进一步深造做好铺垫,向中职教师和学生,广泛宣传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克服腐朽的轻视“稼稿百工之艺”的不良思想,提高中职学生的学术积极性,提高中级和高级职位的吸引力,为高职教育创造更多更好的生源。中等教育人员端正发展和教育培养的目标,关于向高职学校转移技术人员的千年发展目标,前提是学校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上,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就业能力。改革职业设计和课程,使之适应中等教育学生的就业和继续学习目标,在中等教育课程和职业中采用一种“基础广泛的单元”模式,使学生能够升学获得技术知识,并适应高等教育对学生文化完整性和基本知识的要求。
(二)建设实习基地融合课程和实践
根据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引进企业生产的标准和规范,建立相应的教学环境,包括空间、设备、软件等。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并使学生熟悉工学融合的教学过程。比如某中职学校在过去几年越来越多地投资于微生物试验训练中心,建立微生物无菌实验室、内部毒素检测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交互式数字显微镜实验室、紫外线光谱实验室、电子平衡问题讲习班等。为进行微生物试验技术的实际教学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确保了教育的实际一体化,并实现了综合课程的有效实施。扩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在职业教育与PRA之间建立联系科学、技术,与广州药学研究所合作,广州微生物研究所和企业组织学生从事商业活动,将理论学习纳入生产场所的实际环境,将职业学习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促进职业培训和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的增强。如果高职学校能把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的方向更进一步精细化,综合教学管理深入化,合理制定的以企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科学技术发展为教育的综合管理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培训中心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学校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以确保教育安全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三)考虑三大主体实际情况
工学结合应明确考虑三个主体的实际情况,首先是学校,要考虑到该校的地理位置、独特优势和专业特点,以及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将过去成功的教学经验纳入企业生产过程和企业综合发展的更广泛背景中[3]。其次是学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特定专业设计具体的工作流程,并组织课程和教学内容。最后是面向企业,企业的课程制定涉及公司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从公司的角度制定课程的期望和要求,根据实际工作流程界定和发展“企业”课程,分析专业程序,并确定最终将完成的工作任务,它们反映了工作。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补充和改进企业制定的课程,考虑到教育本身的特点和方式,根据企业阶段规定的有关任务,在学校一级适当注意每个人的认知和心理状况,按照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将技能和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制定一个传统的专业工作程序,并按照工作流程为每个工作流程选择、组织和安排相关的课程内容。
总结:本文研究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工学发展人才继续深造的相关内容。工学结合应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考量,工作进程的方向要求澄清宏观经济一级的任务,即企业需要什么样人才学校提供什么服务,切实落实这些人才在整个世界的作用,做好系统管理和服务工作,即具体人才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的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能围绕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建立工学结合职教发展体系,实现人才继续深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丹,黄焰.高职院校光电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2):84-85.
[2]陈的非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2(11)
[3]袁仁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10):94-95.
作者简介:陈萍(1967.09);性别:女,籍贯:宁波,学历:本科,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现有职称:中学高级;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第二作者:邵伟飞(1974.11);性别:男,籍贯:宁海,学历:本科,毕业于宁波大学;现有职称:中学高级;研究方向:基础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