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钰
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
摘要:众所周知,任何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实际的动手操作和身体的运动,而音乐知识更是如此。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知识的教学时,应该创新教学理念,应用体态律动法,让学生们在身体律动中,对音乐要素进行学习、感受和表现。从而在掌握音乐要素后,提升音乐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初中音乐;体态律动;音乐要素
体态律动法也叫作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由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所创作出来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和方法。其主要就是指在听音乐的同时,利用身体的动作对音乐进行感受。由此可知,体态律动的核心就在于“律”和“动”。作为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师,可以应用体态律动法,来呈现出音乐中的韵律感,强化学生对音乐美妙的体验,增强其对音乐要素的理解[1]。
一、通过体态律动体现音的长短--节奏与时值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其实需要注重各不同身体部位的律动,如脚步。时间的艺术包括音符的长短,人类的行动也有时间的长短。作为教师就可以将脚步的体态律动融入进去,让学生们也能够进行走、跑、跳等,并在设置脚步上的动作时,赋予这些动作节奏和时值。以此在节奏教学中体现进肢体语言,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如走,教师就可以设置四分音符,用一个X表示;跑可以设置八分音符,用XX表示;转圈则可以设置为全音符,表示方式为X---;摇步为二分音符,以X-作为表示方式;跳为十六分音符,XXXX是其表示方式;而跑跳步和走跳步分别是符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分别用X.X和X.X作为表示方法。整体来说就是,X X | X X X X | X. X X X X X | X - ||(走 走 跑跑 跑跑 跑 跳 跳跳跳跳 走 摇)等等。这样可以在加强学生们对音乐的了解下,增强学生对音乐要素的认知,从而让学生掌握到音乐的节奏和时值。另外,由于手也是身体最灵活的部分之一,其比起脚步来更能对音乐的节奏进行体现。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体态律动时,就可以设置相应的手部动作,如拍桌子、拍椅子、拍书本和拍身体等。在设置中,教师可以将拍大腿和拍肩膀设置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分别用X和XX表示;拍桌子上举画圈为全音符,表示方式为X---;拍手做波浪是二分音符,X-为表示方式;拍手掌是十六分音符,用XXXX表示;拍手臂是符点八分音符,以X.X作为表示方式等等[2]。
二、通过体态律动体现音的高低--高音
实际上,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用体态律动方式指导学生们认识音乐要素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利用科尔文中的七种不同手势来对音阶中固定的七个唱名进行学习。通过此帮助学生掌握科尔文手势,加强学生对标准音高的掌握。首先,教师需要以音高的不断上升为依据,指导学生们不断的上移手部动作;越高音,学生们就越是要移高手部动作。其次,教师需要给出手势,让学生们以手势为前提,对相应的音高进行准确地判断,并对其进行歌唱。接着教师可以随机给出音乐旋律或者音高,学生们需要在演唱中认知乐谱,并做出相应的科尔文手势。与此同时,其实学生们在学习音乐时,教师可以利用声势教学,指导学生们对力度和节拍的变化进行体会。在此当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们进行拍手、拍腿、跺脚和捻指等律动,利用此使其对音乐的强弱、力度和节拍等进行体现。而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需要明确节拍规律,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和六拍子等等。第二,教师要开始指导学生们开展音乐训练。训练强拍时,学生们可以跺脚和拍腿;训练弱拍时,可以让学生们拍手或者捻指;在训练学生渐强或者减弱时,让学生们不断的拍手或者跺脚。如此体现出音乐的强弱,让学生们掌握好音乐的力度和节拍。
三、通过体态律动体现音的行进--旋律走向
旋律走向可以分为上行、下行、平行和波浪式进行[3]。
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设计体态律动时,可以以旋律的走向为依据,做出不同的动作,如上扬、下沉、波浪和平滑等。例如,《沃尔塔瓦河》是初中学生所要学习的一首有着较为流动、从容情绪的音乐,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设计出“双手举平到胸前作波浪式动作”的体态律动。而此动作也需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引子部分和主题部分。首先是引子部分,引子部分的旋律是波浪上行到休止,教师此时就需要设计手部波浪向上,停顿的动作,让学生们通过波浪式流动动作对长乐句进行感受。其次是主题部分,此部分的音乐旋律走向是从上行到下行,再到波浪式进行。此时教师就需要设计出“水波式波浪向上,再水波式波浪向下”的动作。如此来加强学生们的动作练习和音乐学习。
除此之外,初中音乐的音乐要素还包括音色和情绪。众所周知,不同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音乐色彩,而体态律动的情绪表达都能够体现出音乐的色彩。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体态律动法的应用,利用肢体语言表现出音的色彩、明亮或暗淡、愉悦或悲伤。如若是遇到悲伤的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做出捂胸的动作;若是安静的音乐,可以设置捧花动作;若是音乐中有着快乐的情绪,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蹦跳,以此表示音乐的色彩;若其中是激动的情绪,则可以让学生们不断的击掌。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们在体态律动中,利用模仿演奏乐器的方式,来表达出音乐的音色。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各种已知的乐器进行模仿,利用此种演奏动作,对音乐的快慢强弱进行表现;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制小乐器,相互敲击两支笔;在准备了装有米的玻璃瓶后,相互敲击笔和玻璃瓶等[4]。让学生们通过自制小乐器,对音乐的色彩进行表达,并对自制乐器的音色进行仔细辨别,以此加大其对自制小乐器的使用力度。
四、通过体态律动体现音乐片段--乐句和乐段
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注重音乐片段要素的体现。在此当中,教师首先需要设置乐句的体态律动。乐句指的是相对完整的特性单位,其和文章中的句子相似,能够对音乐中相对完整的意义进行表达。教师在设计体态律动动作时,应该以音乐的情绪为依据,明确的划分音乐的乐句,利用划分,对音乐的乐句特点进行体现。就以音乐《青春舞曲》为例。《青春舞曲》是一首二段体歌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完整的明确的划分乐句。其中可以大致分为A、B两段,A段为五个乐句,有第一到第五小节,其中有四个乐句有着基本相同,既统一又有对比性的乐句,面对这些乐句可以设计一样的动作。在A段的五个乐句中,第三乐句可谓最为特殊的乐句,其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因而教师在设置第三乐句的动作时,应该注重其独特性。而B段乐句为第六到第九小节两个乐句,这两个乐句完全重复,教师可以完全统一化两个乐句的体态动作。
其次就是乐段。乐段通常是指由乐句组成的、有明显终止感的段落,其能够对一首音乐中的情绪或者画面进行完整的表达。因而初中音乐教师可以用音乐情绪的表达为依据,对体态律动的动作进行设计[5]。如《拉库卡拉查》也是一首二段体歌曲,此首歌曲也是分为AB两段,两段都有两个乐句。但A段的两个乐句结合了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有着愉悦的情绪、疏密相间的节奏,错落有致和工整的结构等等。教师在设置体态动作时,可以结合进墨西哥基本舞步。而B段的两个乐句情绪更为活泼和欢乐,和A段形成了鲜明的情绪对比。教师在设计律动时,可以让男女生互相配合转圈,并让学生们一步一步地跳起来,最后让学生们利用呼喊和拍手动作等,来结束音乐。如此可以让学生们欢乐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强化学生对音符之间美妙之处的体会。
结语:
体态律动实际上是一种学习音乐的方式,其与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十分的符合。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知识时,可以通过体态律动来对音乐的情绪进行感受,可以在身体律动中,受到音乐启发,体会到其中的音乐要素。为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加强对体态律动法的应用,以此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培养,促进其完整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郑丽萍.初中音乐课堂运用体态律动掌握音乐要素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0,(10):40-41,37.
[2]夏雅婷.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20,(27):26-27.
[3]陈晓微."音"你而动心随"乐"动——初中音乐课堂之体态律动[J].活力,2019,(12):123.
[4]宋玮玮.初中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应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9,(1):140.
[5]陶笛琴.动中玩,玩中学 ——以14册第一单元为例,简论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J].新课程,2020,(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