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传宝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润津乡双庆小学
【摘要】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水平。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还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篮球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怎样设计教学课堂来促进篮球教学效率的提高呢?本文将主要从小学篮球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再进行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效率提高策略的讨论。
【关键词】小学教学 体育教学 篮球教学 教学效率
【正文】在新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师对教学方式也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教师更要遵循新教育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体育练习,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在进行篮球教学时,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练习的主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篮球学习的潜力,为之后学生的体育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现状
1.1一些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较弱
对于一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来说在对篮球的学习时,没有产生很高的兴趣,甚至会产生一些抵触的心理。那么在体育课堂上就不能很好地活跃起来,不利于学生的体育锻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采用正确的方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促进学生对篮球更加热爱。
1.2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
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当中常常忽略对学生的动作细节进行纠正,所以导致很多学生的一些动作不规范,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较差。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篮球能力,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一个好的篮球学习体验并且真正提高篮球水平,提高体育素养。
二、提高体育篮球教学效率策略
2.1游戏教学增加篮球教学中的趣味性
游戏教学法是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们在娱乐当中对篮球更加有兴趣,还能不断巩固体育知识,提高体育能力。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室外篮球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小小的篮球,投掷比拼,以“我是小小投篮手”为主题,将同学们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进行游戏。每个小组排成一列,依次进行投篮。小组间交叉进行。三回合后统计每个小组的总投篮数。
最终获得投篮数最高的小组,获得最后的比赛胜利。投进篮球最少的小组我的失败。所以失败的小组要进行表演节目,以此来活跃游戏气氛。这样学生们能够很好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去,而且通过这种游戏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巩固投篮,不断加强实践提高学生打篮球能力。在这在这一过程当中,要做好指导,保证游戏当中的秩序,促进游戏的顺利进行,提高游戏课堂的教学效率。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进行篮球实践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动作要领以及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体育“小篮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室内课程来对学生进行一个整体的知识讲解。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动作名称及术语,教师可以把这些动作及名称通过幻灯片的图片与文字一一对应的模式来加强学生对动作的记忆,增加印象。在对运球投篮等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动作要领。这样学生们可以通过视频感受篮球运动的动作变化,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来自己尝试一下,这就达到了所预期的教学效果,有利于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
2.3分层教学针对性指导
在对学生进行实战教学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作,对于学生但不正确动作进行及时的纠正。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都能够获得篮球水平的整体提高。那么对于一些对篮球运动比较感兴趣,学习较快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将其分为一队,让他们学习更加有难度的动作,及时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一些学习比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组建他们为基础队伍,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不断提高基础能力,加强进度,提高自己的篮球水平。这样通过分层教学的模式,能够让学生们在这一过程当中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下获得篮球学习的进步,也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之下,不断提高自己的篮球水平和能力。通过分层教学,能够让一节课的时间更加充实促进篮球效果的不断提升。
【结束语】总之,篮球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小学体育学习足够的重视,才能够保证小学生不断提高体育素养。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们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学习篮球,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们的篮球水平提高,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简论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注入游戏的策略 [J].杨先锋;. 读写算 2020(10)
[2]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J].刘琳琳;.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9(24)